“是這樣麼?”平巖親吉沉吟道,似乎還有些懷疑。
“絕無虛言”我鄭重的向他保證,並且解釋了隱瞞的理由,“之所以封鎖訊息,是為了避免引起城中軍民和本家軍勢的騷動……不過,既然城中已經有謠言了,那麼就公開訊息吧”
“也就是說,彈正殿下命左衛門尉殿下近期回軍岐阜,抵抗秋山虎繁的訊息也是謠言了?”
“的確是謠言,我不會撤離三河,這一點兩位大可放心”我再次做出保證。
“既然左衛門尉殿下這麼說,那自然是信得過的,”平巖親吉嘆息一聲,“那麼,就遵從左衛門尉殿下的意思,繼續堅守岡崎城吧……只是,菅沼定盈殿下……實在是可惜了”
送走了兩人,我有些煩惱的揉了揉太陽穴,在主位上坐了下來。剛才的保證,倒不是我信口開河,雖然巖村城和東美濃陷落是實,甚至安藤守就也有不穩的跡象,但是信長已經抽出了一萬兵力趕赴岐阜城。為此,他在長島調集了大量引火之物,將美濃眾稻葉良通部所負責的屋長島城呰燒成了灰燼,城中的一向宗信眾有一萬五六千人,不是被活活燒死,就是逃出後被信長直屬軍勢和美濃眾全部格殺。也就是說,長島目前只剩下的三座缺少軍糧的孤城,分別被兩萬尾張眾和北畠信雄的一萬人包圍著,總大將是織田信忠。
信長採取這樣殘酷的處置方式,我實在難以認同。可是,有什麼辦法呢?信長不可能放過長島,那麼,是被北畠信雄殺死,還是被信長本人燒死,或者被織田信忠圍得餓死,那有什麼區別?
另外還有一件事,我同樣沒有向岡崎城方面傳達:武田信玄又分兵了,五千北條家援軍,已經由北條氏規帶領著離開了濱松城的外圍,並且依然是向三河壓來。
第一百零七章:三方決戰(中)
第一百零七章:三方決戰(中)
乍看上去,武田家的這番動作,似乎是證明了平巖親吉的推斷。也就是說,武田家的重點在三河國。那麼,現在岡崎城方面就該做一些事情,努力穩定事態和領內的人心。不然的話,只在一個山縣昌景面前就被動的縮在城裡,任由他把東三河攪得七零八落,那麼武田信玄大軍一來,各地豪族還能有多少抵抗的意志?
而且岡崎城方面還要擔心我的問題。畢竟,面對武田信玄的三萬主力,作為織田家援軍的我,即使選擇了儲存力量,退回尾張和信長合兵,為下一步的決戰作準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那樣一來,岡崎城基本就完了,德川信康本人的命運也十分堪憂。他能夠做的,或者是不戰而逃,隨我和徳姬一同返回織田家,或者是抵抗一番後,向武田降伏。無論是哪一種,對於作為城主和武士的他來說,都是極傷聲望和名譽的事情——可是,作為德川家唯一的嗣子,他總不能就戰死在這裡吧
但我還是堅持自己的判斷。按照我的思路,武田信玄這樣做,依然是為了給德川家康施壓,逼迫他出城野戰。那麼,無論是為了保證岡崎城的安全,還是避免自家力量的損傷,我都不會貿然出擊。
我並不害怕山縣昌景的五千人,甚至連馬場信春一起來了,我都有把握利用合適的地形和他們碰一碰。可是,這樣的浪戰有什麼意思呢?又有什麼必要呢?我現在好歹也是西國有數的“名將”了,憑我以往的戰績,完全有資格任意發揮,誰都不會認為我是缺少魄力和膽量的懦夫,只會揣摩我避戰的原因和意圖。
同樣的道理,武田信玄僅僅一個簡單的分兵,我作為對手,就必須仔細揣摩一番。這是虛招還是實招?他這樣到底是給岡崎城方面施壓,還是給濱松城的德川家康施壓?或者乾脆就是攻略三河國的前奏?
也許要看武田家的下一步動作吧……如果只是馬場信春與山縣昌景合兵攻略三河,那麼我還可以保持淡定,畢竟我只要守住岡崎城就可以向信長交差;德川家康或許也可以保持淡定,以岡崎城的守備和城防,不是一萬軍勢能夠輕易拿下的,只要守住岡崎城和濱松城,武田信玄就無法平定三河、遠江兩國,然後就該武田家和織田家決戰了。
可是,如果北條氏規、甚至武田信玄的主力都移來三河國,即使我承諾願意堅守,德川家康會不會放心的信任我,把自己老巢和嫡子的命運完全託付給織田家的人呢?
……,……
只知道北條氏規離開了濱松城,這肯定是不夠的。我派前來通報的人火速趕回濱松港,傳令將水軍分成三部,一部仍然原地駐守,一部沿途打探馬場信春和北條氏規的動作,另一部是安宅和九鬼家配下的鐵炮隊,人數大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