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4部分

“誰說商人無義,古有玄皋犒師,宋末也有義商破家以籌軍資。即便是李平章,當年也是販賣芝麻出身。若無他振臂一呼,豈有我淮安軍之現在?”

“商人逐利逐在明處!不像某些人,滿嘴忠義仁孝,卻給蒙古人舔勾子,說什麼夷狄入夏則夏!”(注1)。。。。。。。

早已從工商中嚐到甜頭,並且每年從淮揚商號中有大筆紅利可拿的大多數文武官員們,根本不覺得吳良謀等人所炮製盟約,有什麼過分之處。相反,他們還巴不得其餘所有諸侯,也能照著“荊州之盟”簽訂同樣一份東西,讓淮揚的商品,早日大行於天下。

“主公,如果照這樣下去,今後我淮揚再對外宣戰,就不是解民於倒懸,而是有人竟然膽敢不買淮揚商號的賬!”劉伯溫舌戰群雄,最終卻寡不敵眾。氣得將頭轉向朱重九,憤然說道。

“那又如何,只要我淮揚兵戈足夠鋒利,什麼理由不是理由?”於常林、黃老歪等人,撇了撇嘴,冷笑著回應。

“喀嚓!”外邊響起一聲驚雷,仲夏夜的暴雨匆匆而來。

一道道閃電劃過夜空,好像某頭剛剛斷奶的猛獸,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展露出獠牙!

注1:夷狄入華夏則華夏,是元代大儒許某的發明,意在為蒙元統治者尋求政權的合理性。後人不學無術,往往將其賴到孔夫子頭上。不知道孔夫子泉下得知,會不會氣得跳起來找他算賬。

注2:將本章標題,改為獠牙,更為妥當。特此註明。

第八十二章 華夏通寶

第八十二章華夏通寶(上)

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將盤桓於江南多日的暑氣,徹底給洗了個乾淨。

太陽立刻變得溫和了許多,從北方出過來風,也帶著絲絲縷縷乾爽清涼氣息。讀書人開始搖著扇子,結社酬唱,以文會友,為自己的將來謀劃出路。商販們也趁著老天爺給面子,趕緊將各類新奇貨物擺在了店鋪最顯眼處,以圖趁著客人們從門口路過時,能賣上一個好價錢。而十里八鄉的農夫們,則趁著夏日還沒有完全結束,將時令瓜果從地裡摘下來,挑到城內,給“貴人”們嚐個新鮮,以換取一家人的口中之食。

安寧,祥和,有條不紊。若不是年久失修的官道上,經常有揹著角旗的信差策馬疾馳而過,百姓們真的忘記了,戰爭其實就近在咫尺。

徐壽輝、朱重八、劉福通、彭和尚,一個個大夥耳熟能詳的名字,讓達魯花赤老爺夜不能寐。而老百姓提起這些人來,則各自心裡別有一番滋味。

紅巾軍劫富濟貧,好,大夥家裡沒有隔夜之糧,當然不怕紅巾軍來劫。紅巾軍殺官劫獄,好,大夥家裡沒有當官的,那些衙門裡的頭終日作威作福的老爺們死不死,關大夥何事?但紅巾軍佔了一個地方之後,收錢收得比色目二老爺還狠,搶完了牲口還拉女人,就讓大夥無法忍受了。即便在蒙古老爺的治下,好歹還有個規矩可循。你紅巾軍要說也是苦哈哈出身,怎麼能做得比蒙古老爺還要惡毒?

唯一一個讓大夥覺得恨不起來的,只有朱重九。倒不是這個屠戶的形象比起其他紅巾首領來,有多高大。而是他的一些做法,給江南各地帶來了肉眼可見的影響。讓絕大多數人都得到了好處,讓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的存在對大夥有利無害。

且不說市面上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宜的淮揚雜貨,如何給大夥帶來直接的方便。自打淮安軍遮斷了長江,南方百姓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比一天好過。蒙元朝廷被隔在了千里之外,對地方上的很多事情都鞭長莫及。衙門該繳納去大都的錢糧,也因為道路的中斷,而都堆放在各自府庫裡,不再有任何人催逼。一等蒙古老爺們為了防禦紅巾賊,不得不透過地方豪紳之手,組建“義兵”。而地方豪紳為了避免底下人學著當年張士誠的樣子,帶著義兵造反,也不得不放寬了對民間的盤剝。一個個變得和善可親,輕易不敢再搶男霸女。於是乎,在遠離戰場一些州縣,竟然罕見地出現了幾分盛世光景,從官府到民間,都處處透著安逸富足。

“要是朱屠戶一直佔著揚州就好嘍!”難得吃上了幾頓飽飯,百姓們心裡自然清楚眼前的幸福生活因何而來。蹲在自家門口,一邊喝著棗樹葉子泡出來的茶湯,一邊大聲感慨。

“想得美!自古以來這殺官造反的,有幾人能夠長久?!”一名賣針頭線腦的小販子停住腳步,不屑地撇嘴。“他牛叔,趁著最近日子好過,趕緊買塊淮布,把三丫風光嫁掉算了!要不然,哪天世道又變了,你哭都來不及!”

“我呸!造孽才買你們家的淮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