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躍欲試、紛紛報名參選。7-11便利連鎖店也曾經對《花花公子》實行過長達兩年的禁售令。而即便解禁之後,顧客也往往不會在櫃檯上看到**雜誌的痕跡。只有顧客主動向他提出要求,他才會從櫃中取出。
不過翻開美國**雜誌發展的歷史,卻能夠發現它的發展曾經非常地“公共”。
話說上個世紀70年代,《花花公子》和《閣樓》進行的一場“**戰爭”更是幾乎奠定了今日美國性文化的藍圖。美國**雜誌業起源於二戰結束後時代理念大變革的熔爐中。1953年,有著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心理學和社會學雙學位的文學青年休?海夫納在老牌男性雜誌《GQ》升職不果後,拿著從45位債主手裡借來的8000美元,創辦了第一期《花花公子》雜誌。登有瑪麗蓮?夢露裸照的7萬本雜誌很快就被搶購一空。到1959年,這本以刊登裸體女郎為賣點的雜誌,其發行量已衝破100萬本。1960年代,海夫納聘用年輕的猶太裔編輯團隊來引領著《花花公子》的定位。沒有主流基督教派的保守性觀念,並且標榜著對言論自由的追求,《花花公子》的編輯們充分擁抱了1960年代性解放的熱潮。編輯萊曼甚至跟隨著名的女權作家傑梅茵?格里爾進行了長達一個星期的專訪。雖然在對談中,格里爾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抨擊《花花公子》對女性的剝削之上,不過到最後,她也承認,這本雜誌比當時任何大範圍傳播的刊物都要自由。進入1970年代,雜誌的發行量甚至達到了700萬之巨,算起來是當今《紐約客》、《時代》、《娛樂週刊》三家發行量之總和,雜誌的發展也登上了自己的高峰。
而早在1965年,另一家獨樹一幟的**刊物《閣樓》也在英國橫空出世。1969年,義大利裔美國人古西奧尼帶著他的雜誌登陸美國。在之前的《花花公子》時代,不露**的裸照一般還不會被美國社會認為是“**”,不過《閣樓》從第一期開始就刊登了**照。9個月後,《花花公子》效仿,被海夫納稱為“**戰爭”的拉鋸戰就此打響。在這場競爭中,兩家雜誌一點又一點地挑戰起美國的出版尺度。《閣樓》相繼率先在雜誌中刊登了女同性戀圖片、模特的正面全裸照甚至更露骨的照片,古西奧尼自豪地回憶道:“我們為法律以及觀念的自由化起到了非常嚴肅的貢獻。如果沒有我們挑戰禁忌,也不會有今天的勝利。”
1986年,在里根的要求下,以司法部長米斯之名建立的“米斯委員會”對美國的**行業進行了新一輪的全面調查。在美國,**行業一直是言論自由的模糊地帶。而言論自由則受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不過,時過境遷,米斯委員會的報告中著重的卻是**行業的危害。委員會向包括7…11在內的各大便利店發出通告,要求下架所有包括《花花公子》和《閣樓》在內的**刊物。書商們被紛紛告知:“審查你們出售的圖書和刊物,否則的話,就會被以**書商的名義公之於眾。”這樣的變相查禁直到後來被聯邦法院裁決為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才告作罷。
不難想象,**雜誌出版商們自然而然是審查的最大反對者。海夫納早在1950年代就是有名的刺頭。古西奧尼也是打憲法官司的愛好者。在他的推動下,一部禁止聯邦監獄向犯人提供**雜誌的聯邦法律最終被最高法院判決為違憲。而《風月女郎》的創辦人拉里?弗林特更是法院的常客。據榮少亨所知,在前世曾經拍攝過《飛躍瘋人院》的著名導演米洛斯?福爾曼還把弗林特跑法院的經歷拍成了電影《性書大亨》並獲得了1996年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提名。
正是因為這類成人雜誌的暴利還有猖狂,才使榮少亨萌發了收購一家這類雜誌,一方面經營它們的資助品牌——當然還是成人**了,另一方面藉助這類雜誌的渠道,新創辦一份美國電影雜誌《魅影天下》,以便入駐電影雜誌市場。說的再直白一些,榮少亨看重這種雜誌最終的目的就是因為它們的發行渠道太牛叉了,千萬不要小看成人雜誌的發行渠道,這個渠道足可以涵蓋上流社會,中層市民還有下層人民三方面,做到完全的通殺。總之,只要大家有性趣,這種雜誌就能通行無阻!
現在,擺放在榮少亨面前的是兩個選擇,一個是選擇收購《花花公子》,一是選擇收購《閣樓》。相比下來,收購《花花公子》難度要大得多,首先對方不一定肯賣,畢竟是老牌的雜誌了,人家有一定的感情。其次這本雜誌雖然銷售狀況沒有以前好,卻還能盈利,人家就更不會賣了。因此榮少亨將重點放到了《閣樓》雜誌上。而今天就是榮少亨約見《閣樓》雜誌大佬古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