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當厚黑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那就如同惡魔一般了,陸炳更加堅定了必滅日本的決心。
但烏斯藏卻沒有理會陸炳,烏斯**立,既不搭理殘明也不理會陸炳。烏斯藏的態度陸炳未料到,因為在起事之初,烏斯藏幫助了陸炳,為陸炳牽制了大明在西側的兵力。而巴蜀兵力沒能出川抗敵,也是因為烏斯藏的牽制。與烏斯藏的交情始於早年尋藥的時候,陸炳的強悍從天山傳來,烏斯藏官員略有耳聞,而當時陸炳剛剛離任龍影大將軍餘威猶在,故此對陸炳禮遇有加,那時候也結識了不少重要官員。經歷過雪域活佛和藍種人的事情,烏斯藏的宗教官員,更是對陸炳印象深刻。後來陸炳藉著這個印象,和早先的一些點頭之交的官員進入烏斯藏,與烏斯藏進行談判,請求他們出兵相助。
談判是項技術活,按說陸炳這暴脾氣急性子不太適合,但當時出於機密考慮,而也只有陸炳認識那些人,更加適合進入深處進行談判,故此陸炳先後兩次進行拉攏,開始了一場宗教官員和當地駐軍指揮使齊坐一堂的談判。而從古至今,大多談判先要你來我往磨上半天,然後開始互相講條件,然後又是無盡的磨蹭,無非是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可是陸炳卻一說就成了,烏斯藏答應出兵相助,這讓陸炳十分意外。
其實烏斯藏打的如意算盤很好,無非是趁著大明內亂,徹底獨立,然後趁機吞併巴蜀雲貴等地。結果沒想到巴蜀計程車兵十分悍勇,雲貴沈家雖然落敗,但是當年陸炳發明的火器是由沈家幫忙製作的,所以連發火銃在沈家也裝備的許多,烏斯藏著實是啃到了用骨頭,根本沒佔到半點便宜。
到頭來現如今陸炳登上了大寶,可烏斯藏卻一無所有,依然是那麼多領土,老鄰居還成了原先效忠的皇帝朱厚熜,對自己記恨的很,虎視眈眈。這讓烏斯藏的統治者們心中十分不甘,不平衡之下拒絕成人新國的存在,並且也不上國書祝賀。他們扭曲的認為,是陸炳欺騙了他們。每個人的視角不同,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這才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看罷春秋無義戰,於是乎看似鐵打的同盟軍這時候分離了。不過這對陸炳奪取的天下,建立的新國在短期內並無任何影響。
第九十九章 差別
新國開始了一輪個人崇拜熱潮,人人都以陸炳為榜樣。以皇者為尊這本沒錯,可是這般自發的崇拜卻是從古至今很少見的。先朝這樣的事情多數都有些強迫性質的,可現在大家都是自發的,口中談論的都是陸炳,江湖軼事,金戈鐵馬,風花雪月,雖然新國建國之後,報刊等物都恢復了印刷,而言論也自由了,但已然抵擋不住口口相傳的魅力。陸炳成了茶餘飯後必談的話題,而且經過演繹,所有的故事甚至變得神乎其神了起來。酒樓茶掛,說書唱戲的也改編了陸炳的故事,名曰《新國風雲錄》《大錦衣》亦或者《奪命十三刀》等等等等。
除此之外,更加湧現出了一批已經達到狂熱的民眾,他們把陸炳敬若神明,甭管陸炳說的對的還是錯的,只要陸炳愛乾的事情他們都願意模仿。並且自發的編篡了一本《新國皇帝語錄》,吃飯睡覺之前都要背誦,甚至大街上碰到了也宛如對口號一樣必須說上兩句。所以是否是皇帝陸炳的死忠,在新國一眼就能看出來,只要他們滿口的皇帝語錄那就是了。除此之外,像《文孚詩詞集》之類的,其中有不知道從哪裡翻出來的陸炳所做的詩詞,也有經過修飾的,還有一些是冒名頂替的,無非是按照陸炳的風格做了詩詞,然後冠上皇帝之名罷了。
不過少有人管,新國是個言論自由的地方,錦衣衛對這些書籍進行了檢查。只要沒有什麼對百姓的誤導言論,基本也就聽之任之了。陸炳並不在乎有人的冒名頂替,這不算是好事兒。但也絕對也算不上什麼壞事兒。
除了和陸炳有關的書籍,隨著各大書局,國有或私人的印刷行業的復甦,各種話本傳記詩集或者一些老的著作也湧入百姓的家中。這些讀物充實著百姓的娛樂生活,而陸炳設立許多國有學堂,免費教授百姓讀書識字,長幼分開分別教導。這讓更多的百姓能夠讀懂書了,民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一本書映入了百姓的視線內,這本書沒有十分長的名字。就三個字兒《西遊記》,這是陸炳取得名字,改掉了原先的建議《西遊釋厄傳》。
書很好看,老少皆宜。不同年齡的人從書中都讀出了不一樣的故事。而這本書也在說書先生口中便成了許多版本。舞臺上也為此專門有了猴戲。但不少人卻也發現,國家對這本書的宣傳,比如民報上的連載,以及各大書局甭管是國有還是私人的,一同的上架等等,不難看出國家的用心良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