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而是慢慢烹起了茶水。
李靖一邊對李世民的問題給予詳細的回答,一邊在戰略戰術上不露聲色地指導李世民,儘量不給李世民留下他好為人師的印象,卻又巧妙地把應該告訴李世民的東西教給李世民。這種把戲對別人來說,玩起來很難,但在李靖這裡,卻只是小把戲而已。假裝看書架,實際支起耳朵在聽的唐瑛是越聽越佩服,什麼叫智者?李靖這樣的才叫智者,不顯耀、不藏私、不獻媚、也不矜持,怪不得他給後世留下的名聲這麼好。
不過,那兩個人說的熱鬧,唐瑛聽了一會兒後,卻沒什麼興趣了。她努力安靜了一會兒,好奇心還是佔了上風,開始東張西望打量起這個書房來了,目光則重點放在身側的這些書架上。不一會兒,她就覺得有些奇怪了,書架上的書是不少,但卻沒有幾本是她想象中的兵法謀略類的,而是以民俗經史為主,這在唐瑛看來,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個後世傳頌的軍神,家裡書架上的書,居然不是兵書,真是稀奇。
江南之戰並沒有太多的戰略內容,李靖和李世民又分析了一會兒洛陽和河北的兩次大戰之後,話題慢慢地回到了眼下,李世民毫無保留地把今日朝廷上的事情講給了李靖聽。李靖多聰明的人呀,一下子就明白了李世民登門的目的。這件事,他得好好思索一下才能回答的既能讓李世民滿意,還不能讓皇帝聽說後產生不滿。
從李世民來訪的目的,想到他帶唐瑛上門,李靖基本上確定了唐瑛將會是李世民說服皇帝否決遷都之議的干將。想到這裡,李靖向唐瑛看去,見唐瑛依舊在打探他的書架,不知道這位是故意迴避這個話題呢,還有另有想法,李靖決定先試探一下:“唐將軍,你對此番突厥進犯有何看法?又如何衡量朝中遷都之議?”
瓦崗三年 第四百一十五章 侃侃而談
第四百一十五章 侃侃而談
“啊?!”唐瑛猛聽到李靖點自己的名字,趕緊把頭轉過來:“大將軍,您說什麼?”
李世民不滿地看向唐瑛:“李兄在問你,對朝中遷都之議有什麼看法。”
唐瑛不好意思地笑笑:“對不住,我走神了!未成想此議才出,連大將軍都知道了,看樣子,這長安城裡快熱鬧了。只是,突厥人嘛,嘿,說句不好聽的,十年前如果齊心南下奪我江山,或許還有那麼一點點機會,現在嘛,小丑一群。”
“哦?唐將軍這樣看突厥人?”李靖沒想到唐瑛會說出這樣的話,一時間倒是引出他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了:“將軍可否說的仔細一些?”
“十年前,中原大地可以說正處於隋末大亂的局面中,各地豪強英傑絞成一團,沒有統一的領導,也沒有強大的聯盟,各自為戰,各自發展,每個勢力都看似強大,卻又都經不住狠狠一擊。那種情況下,草原十八部如果有一個過硬的領袖級別人物,率領所有精騎,策馬南下,不敢說其一定會成功,至少能成為最強大的威脅。”
唐瑛的侃侃而談讓李靖聽的頻頻點頭:“頗有道理。當年突厥人也並非沒有南下的想法,特別是處羅可汗,他是一心想打進長安的突厥大可汗,若不是他突然暴斃,可真是難以預料呀!”
唐瑛點頭:“大將軍說的正是。不過,突厥人雖有戰騎精良,騎兵所向披靡的特點,但其弱點也很明顯,就是部落眾多。我看過一些關於突厥人的史籍資料,突厥從發家到分裂的過程,也是我中華從分裂到統一的過程,也就是說,突厥的強大是建立在中原分裂的基礎上的,他們內部的分封制度和大小不等的各種汗王,使得他們的政權根本不可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強有力的統治集團。隋文帝就是看透了這點,成功地利用離間計將當時強盛一時的大突厥分成了東西兩個突厥。”
“可是,東突厥依然很強大。”李世民嘆口氣,這些年,吃夠了突厥人的惡氣,他這心裡一直堵的慌:“眼下朝中一片遷都之論,本王實在是很想出口惡氣。”
“強大隻是表面。”唐瑛看了一眼捋須不語的李靖,緩緩言道:“為什麼我們稱呼東突厥為草原十八部?這個看似強大的部族,其致命的缺陷也在此。十八部,笑話,兩個人的思想都不可能統一,十八個汗王,大大小小,權利、財寶、雄心等等,肚子裡有什麼貨色,誰能說的清楚?我就不信,那個什麼頡利,就真能把這十八部統一到他身邊。所以,突厥人的威脅只是一時的,不可能真對我等形成那麼大的威脅,遷都之論實在荒謬。”
李靖此時心裡頗有些吃驚,他真沒想到,唐瑛居然真有軍事上的才能,離間兩字,直擊突厥的死穴,那些傳說看來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