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驍飛說:“這訊息在學生的意料之中,畢竟皇上還年輕,還需要他輔政,不算太壞的訊息。”
李鴻章搖頭嘆息說:“翁同龢回朝後,一口氣兼任了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大臣、戶部尚書並會辦軍務,這是老夫萬萬沒有想到的。”
宋驍飛一聽,這老翁一下兼任這麼多要職,還涉足外交和軍務,在朝廷上的地位都快超過李鴻章了,吃驚地問道:“怎麼會這樣?”
李鴻章說:“老夫也沒有想到會是如此,原想他回朝頂多官復原職,沒想到醇親王死後,皇上身邊再無可信任之重臣,便把這些要職悉數委任。今後我們辦事,恐怕會諸多不便。”
宋驍飛問:“他身兼如此多的要職,太后同意嗎?”
李鴻章說:“朝中如此大的動作,太后不可能不知道,肯定是首肯了的。如今國家內憂外患,諸省封疆大吏各自為政,太后也想加強朝廷的威權,僅靠老夫一人,恐力不能逮。”
宋驍飛心想,翁同龢這老賊不死,恐怕朝中局勢會更加複雜,北洋水師的經費以後恐怕都得靠自己籌集了。不行,得儘快推動變法,即便不能強國,也要再把翁同龢搞掉。
這時,李鴻章說出的大好訊息正中宋驍飛的下懷:“你前些日子上奏朝廷立陳變法的摺子,老夫已代呈,皇上看後,龍顏大悅,準備召見你。而且太后也支援此事。老夫已經舉薦你為山東巡撫,明日你去宮中面見皇上,然後到頤和園太后處謝恩,即可赴任。”
原來,宋驍飛練兵之餘,在和容閎、李提摩太、嚴復等人充分商議後,給光緒皇帝上了一道全面改革的摺子,交給李鴻章過目。摺子的內容認為,中國目前的危機主要是吏治敗壞,宋驍飛提出了變革吏治的主張:第一、一國猶一身也,京師為元首,各省為肢體,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削弱督撫的權力,強調將軍務、關稅、考試、幣制、郵政、軍工、鐵路、電報等,合全國之權,收歸朝廷。第二、法律為一國之主,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加強法制,整飭吏治,裁汰冗員,嚴禁**貪汙現象。第三、主張政令劃一,嚴格限定官吏的權力範圍,杜絕官吏欺壓民眾。第四、在民間設立“議局”,如商務局、農務局等,由朝廷授予一定權力,民在不便時,上下通情,使鄉紳或能辦事通法律之人,任民公舉以入局,調合官民矛盾。
此外,在摺子裡,宋驍飛還提出了將“惠商”作為“立國”之本,鼓勵民間自行設廠開礦,主張對於近代工礦各業、交通運輸等,不問官民,只要有地有錢,即可隨意開辦。在教育上,宋驍飛提出,改革八股文取士,育英才為第一義,建議在每一小鄉鎮,設初學塾;一州縣及戶口繁盛之大鎮,設一文學塾;一府,設書院,一省,設高博學院,對於新式學校所開設的課程,除開設中國傳統的經學知識外,還開設各種新學,諸如文事、武備、天文、地理、算學、格致、化學、農學、商學、工學、萬國史學、萬國公法,以及各種要學,在今後科舉考試中,以此學問為主。
李鴻章看了這摺子後,大為讚賞,在摺子上加註:“大振乎主權,嚴限乎官權,漸長乎士權,略予乎民權,則內治日起有功矣”,然後找了時任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劉坤一等重臣聯署此折,上奏光緒皇帝,這些強國的建議條條務實,二十歲的光緒皇帝看後,耳目一新,夜不能寐,恨不得馬上召見宋驍飛。
李鴻章還到頤和園求見慈禧太后,歷陳變法改革之要義,將此折的內容據實稟告,慈禧太后的思想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保守,不然她不會一直支援李鴻章辦洋務,只要沒有觸及慈禧太后的威權統治,她還是比較樂意支援維新強國的。
慈禧太后聽了李鴻章的彙報,尤其對第一條“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削弱督撫的權力”感興趣。不過她想摸清李鴻章的態度,命李蓮英將一位保守大臣彈劾李鴻章的奏章拿給他看,然後說:“這陣子哀家是聽到一些風聲,朝中大臣對維新態度不一,甚至有人到哀家這來進讒言,說李中堂你都快變成‘新黨’了!”
慈禧口中說的“新黨”,即是支援維新強國的大臣,因為大都和光緒皇帝走得近,差不多等同於“帝黨”,李鴻章看了彈劾他的摺子,面不改色,道:“臣主洋務已二十餘載,推進緩慢,竊以為變法摺子針砭時弊,正中革新之要害。若舊法能富強,中國之強久矣,何待今日?主張變法者即指為新黨,臣無可逃,實是新黨!”
李鴻章如此力挺宋驍飛,實屬罕見,慈禧見李鴻章的話說到這份上,便同意維新,但她依然憂心如果變法改革在全國鋪開,未免生亂。李鴻章便舉薦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