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甘肅、青海、西藏、內蒙等地。
當年7月,宋驍飛召集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董福祥、聶士成、曹錕、張勳等陸軍將領到總統府議事廳開會,商議統一中國的大業。
議事廳中有一橢圓的桌子,類似於美國白宮的圓桌,對面的牆壁上掛著“海棠葉”形狀的中華第一共和國版圖,復興黨控制的地方,被標註成了紅色,宋驍飛指著中國地圖上面綠色的一片,語氣堅定地說:“現在中國內憂外患,我們必須締造一個嶄新的共和國,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成為鬆散的聯邦。”
說完,宋驍飛握緊右拳,舉起拳頭來補充說道:“中央政府必須是強有力的!”
徐世昌點點頭,道:“如果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必須先解除各地督撫的獨立兵權,現在十萬聯軍中,有七萬是地方軍隊,還駐紮在山海關,這倒是一個解除各地督撫兵權的大好機會。”
宋驍飛表示同意。問聶士成:“從各地借來抗擊日軍的十萬聯軍,我準備全部收歸國家所有,不再調回各省。你覺得會激起兵變嗎?”
聶士成回答說:“據我觀察,這些士兵都是吃軍餉的舊軍。只要國家能提高他們的軍餉,他們必定能為國所用。”
宋驍飛點點頭,問:“大概需要多少銀兩?”
聶士成回答道:“按每位士兵的餉銀一年十兩算,餉銀一年大約一百萬兩,加上糧草、軍裝、撫卹銀兩、武器裝備等花費,一年大概要花費五百萬兩白銀左右,如果全部練新軍。每年花費應該在一千萬兩左右。”
宋驍飛道:“現在國家百廢待興,急需用錢,日本那邊每年賠款三千三百萬兩,倒是可以從這裡支出。那就這麼定了,我到時親自和張之洞、劉坤一、王文韶等人商議。”
徐世昌也覺得這辦法可行,道:“劉坤一、王文韶他們對兵權不是很看重,現在關鍵是張之洞,他在湖北和湖南訓練了一萬五千名新軍。上次派了一萬聯軍參加抗擊日軍的戰鬥,損失了三千,還有七千新軍已經回撤湖北。”
曹錕站起身道:“他們要是不同意,我就帶兵滅了這些舊軍。”
宋驍飛抬手示意他坐下,道:“中國人打中國人。不算本事。我看還是和平收編比較好,可以給各省適當銀兩補償。”
相比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是後起之秀,急於表現,道:“張之洞那個老狐狸,恐怕不會輕易放手,他的兒子就有十幾個,湖北湖南那點地都不夠他家分的。”
宋驍飛道:“張之洞暫時倒不是我們的心頭之患。我聽說張之洞給自己定下三不爭的規矩,一不與俗人爭利,二不與文人爭名,三不與無謂人生閒氣,在湖北和湖南整吏禁菸、設官錢局,招商承辦鐵廠,創設武備學堂,改革書院,跟我們要辦的事情差不多。我也相信張之洞的能力,我們不妨多給他幾年時間。倒是現在青海和甘肅兩地土匪橫行,民多怨言,而且當地回民較多,我們必須先解決這兩省的問題。”
董祥福這時站起身主動請命:“董某不才,願領五千甘兵殺回家鄉,為國平亂。”
宋驍飛點點頭,道:“董將軍勇氣可嘉,我也正有此意,我另派曹錕帶北洋第三鎮新軍五千人,助你平亂。”
董祥福領命坐下,但有點悶悶不樂,他認為宋驍飛對他沒有完全信任,所以派曹錕帶五千新軍明裡幫他剿匪,暗地裡鉗制他的甘軍。
這樣,全國只剩下蒙古和西藏兩地的問題不好解決,當時,俄國人已經在蠢蠢欲動,準備策劃外**立。宋驍飛派段祺瑞和馮國璋一邊駐軍內蒙,一邊暗中聯絡蒙古王公,許以每年百萬撥款的利誘。西藏是英國人在干涉,宋驍飛於是派伍廷芳跟英國人交涉,透過特許英國人在四川修鐵路,來換取英國明確承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
這些事情有了眉目,但還不知道會不會順利解決,宋驍飛就陷入了資金短缺的困境。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時中國中央財政一年也就九千萬兩的收入,辦什麼都要錢,陸軍和水師一年的開銷就要花去一半,除去行政人員的開銷,所剩無幾,有時連議員們的薪水都難按時支付。
宋驍飛深知“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之”,大量的資金從哪裡來?因為正式政府還沒建立,宋驍飛也不敢馬上進行財政體制改革,而給軍隊和蒙古王公的錢不能拖,所以他決定一邊招商引資,一邊找國外的洋行去拆借。
就在宋驍飛為缺錢的事忙乎時,財政總長盛宣懷來訪。宋驍飛在會客廳會見了盛宣懷,“你來得正巧,我最近正要去找你去商議貨幣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