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部分

我聽說英國人在西藏、不丹、錫金都大敗。這次如果我們再站在英國人一邊,恐怕有滅族之禍!”

此話一出,群臣中有幾個膽大的開始附議,首相昌德拉歷來親英,聞此大怒,指著親王巴里斯威。克里。比克拉姆。沙阿罵道:“我們現在有廓爾喀軍人,怕什麼?大敵當前,你竟然敢長他人威風,來人,拖出去!”

這時,門外走進兩個廓爾喀軍人,他們個頭不高,卻很健碩,人手一把的廓爾喀軍刀,硬是把尼泊爾親王拖出了大殿。群臣們馬上停止了議論。

首相昌德拉在尼泊爾施行軍政,主要就是依仗這些廓爾喀軍人。

廓爾喀是尼泊爾中西部的一個縣,這裡也是沙阿王朝的誕生地。廓爾喀軍人最早指來自該地區的尼泊爾士兵,他們身材短小,但驍勇過人、能征善戰。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怕死,當地流傳一位英軍元帥對廓爾喀僱軍人的評價:“如果一個人說不怕死,他要麼在撒謊。要麼是廓爾喀軍人。”

在18世紀末起,英國將殖民戰爭逐漸從印度推到內陸小國尼泊爾。1813至1815年,3萬裝備了大炮洋槍的英印軍隊,與1。2萬完全沒有現代武器的廓爾喀軍人進行了長達兩年血戰,竟然沒能完全征服他們,可見其戰鬥力。

由於廓爾喀軍人的勇猛善戰,尼泊爾免於淪為英國殖民地。一位參加過廓爾喀戰爭的英軍士兵在日記中寫道:“我此生從未見過如此鎮定和勇敢的對手,他們從不逃跑,從不畏懼死亡,即便他們戰友的屍體已在身邊堆積如山。”

不過。最終尼泊爾政府屈辱求和,英國和尼泊爾雙方簽訂了《塞格里條約》,尼泊爾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國土。戲劇性的一幕是,被廓爾喀軍人折服的英國政府在《塞格里條約》中明確要求:尼泊爾政府提供廓爾喀青年為英軍服務。

1885年,第一批廓爾喀軍人奔赴印度。成為英屬印軍的一部分,到1908年,英國訓練的廓爾喀僱傭軍有3個廓爾喀步槍營,大約600人,是廓爾喀軍人中的精華。在喜馬拉雅山西部的山麓丘陵上,每年都會有一幕奇特的景象正在水流湍急的喀利根德格河附近上演:大約上萬名17歲到22歲的尼泊爾男子渾身脫得只剩下內褲,排著隊接受體格檢查。然後經歷持續3個月 的“淘汰賽”,最後被選中加入英國的廓爾喀僱傭軍。

這支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六的廓爾喀僱傭軍深得英國王室的厚愛,經常參加他們的閱兵式和紀念活動。英軍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廓爾喀營,還有一根引以為豪的兩米長銅製“女王杖”。它是1863年英國女王授予該營的,以代替戰鬥英雄獎章。

而尼泊爾王國自身培養的廓爾喀軍人大概為一萬名,主要歸首相昌德拉指揮。這些廓爾喀軍一般穿著標準的英國陸軍制服。配掛的綠色帆布帶則用於攜帶著名的庫克利彎刀。

庫克利軍刀的出名來自於它的使用者,只相信“戰鬥”和“戰死”兩個詞的廓爾喀僱傭兵。尼泊爾境內80%是山區,廓爾喀人自幼在坎坷的山路上行走,練就了一雙“鐵腳板”。他們性格強悍,身體健壯。待別善於山地戰和近戰。他們特別喜歡佩戴“庫克利彎刀”,這種彎刀鋒利無比。據說這種彎刀一經拔出就必須見血。尼泊爾一般成年男子能一刀將水牛的頭斬下。如果一刀斬不下牛頭,就不能被人看作是男子漢。此刀本用於割草、開路和護身,後來引入軍中,便成了隨身必備的武器。

古廓爾喀軍刀一般長73cm,刃長55cm,刀背寬1cm,純手工製作,厚真皮質包刀鞘,獸角質骨刀柄,刀把、刀身、刀背、刀鞘均有尼泊爾當地民族花紋,整刀握在手中十分有重量感。刀身雖厚重,但刃口卻很鋒利,劃手可破,易舞動,一砍就是一大片肉。由於廓爾喀人一向以勇猛著稱,再加上他們使用的闊頭彎刀——這種彎刀能一下子砍下一顆人頭,因此,他們周圍常常籠罩著一種特別的氣氛。他們的信條,也對這種恐怖氛圍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要麼戰鬥,要麼去死!”

所以昌德拉很自信,即使英軍潰逃了,他也認為自己的一萬名廓爾喀軍人能抵擋蔡鍔的大軍。可惜,蔡鍔的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距加德滿都3公里得帕坦,這裡又名“勒利德布林”,是尼泊爾第二大城,和首都加德滿都隔著巴格馬蒂河相望。

中**隊其實一進入尼泊爾山區,就受到了廓爾喀軍的攻擊,廓爾喀人利用複雜的地勢來偷襲中**隊,中**隊在剛開始也損失了不少人,不過蔡鍔很快摸清了這些廓爾喀軍的底細,下令遠端射擊。廓爾喀軍雖然勇猛,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