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頭,說:“在不久的將來,一次世界大戰將不可避免,所以我們中國才要未雨綢繆。處理好與歐洲列強的關係。”
梁啟超說:“其實泰西列強的外交關係也不算太複雜,比如說,法德和解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法國,其次才是德意志,當然最大的受害者自然只有英國。因為英國是既得利益者,德意志是挑戰者,法國則是雙方都想要拉攏的物件。普法戰爭後,德意志成為歐陸第一強國,那麼他下一步必然會謀求和英國同等的地位,瓜分殖民地。要實現這一目標只有發展自身的同時,不斷的削弱英國方能實現。”
宋驍飛點點頭,說:“確實如此。竟然美國現在基本上處於中立的狀態,我們可以與之發展貿易。中國現在最大的敵人是沙俄,所以我們可以和英國結盟,對付沙俄。至於德國和法國,我想中國將是他們拉攏的物件。我們保持中立。”
外交總長伍廷芳說:“我看行。至於北美、南美一些國家,我們也可以發展友好關係。”
在這次吹風會上,宋驍飛、盛宣懷、容閎等人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1903年後,中國還是大力發展與英國、美國的關係,聯合抗俄,在德國和法國之間,保持中立。
1903年5月1日,英國正式與中國結盟以對抗俄國,但也同時關閉了德意志的親英路線。
第十二章 中國海權
ps:
感謝“wrs閣下”的寶貴月票支援,二更送到,求月票、點贊、打賞支援
確定了中國“聯英抗俄”的外交總戰略後,宋驍飛還有劉步蟾、鄧世昌、黎元洪等人討論了中國海權問題。宋驍飛說:“我們中國之所以有今日穩定發展的大環境,全靠我們原來的北洋水師打造了一支亞洲一流的艦隊,控制了東亞的海權,才牢牢掐住了日本人的脖子。如果我預料得不錯的話,今後十年,德皇威廉二世會以鉅艦大炮來挑戰英國的海權,最終會導致英德巨炮戰列艦競賽,到時候兩萬噸的巨炮艦就會很多,我們中國海軍也不能太落後。”
馮國璋一直在陸軍,對海權不太瞭解,道:“中國是個內陸國家,自古以來重視的就是陸軍,我們現在也應該大力發展陸軍,現在爭亞洲海權,我不太理解。”
鄧世昌說:“馮總長這話我不同意,我們中國海洋貿易的興盛,自唐朝就開始了。初唐就設立了專門機構,管理船舶、商人並徵稅。海外諸國,日以通商,船隊從廣州出發,經過南海遠達波斯灣、紅海和東非沿岸,途經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宋代的經濟中心南移,東南沿海地區成為經濟命脈所在,沿海居民紛紛棄農下海,內地的許多商人也加入其中。元朝每歲招集舶商,於番邦博易珠、翠、香貨等物,聽其貨賣。中國指南針的發明,更推動了遠洋航行。”
宋驍飛點點頭,說:“確實,我們中國古代的海上貿易是很發達的。不知道在座的諸位有沒有看過一個叫馬可波羅的歐洲人的遊記,在他的描述中,13世紀的泉州。宏偉秀麗,船舶往來如梭,商人云集,貨物堆積如山。他驚歎泉州為世界最大良港之一。當時。一個活躍的海上貿易網連線東北亞、東南亞、印度西海岸乃至波斯灣的各個港口,歐洲人甚至將這個貿易興盛階段命名為‘泉州時代’。”
劉步蟾說:“這個我也有所瞭解。到了明朝,鄭和還率領一支兩百多艘船、兩萬多人的龐大船隊,雲帆蔽日,浩浩蕩蕩地出現在印度洋上。”
馮國璋不服氣。說:“我說的是海軍,不是海上貿易。中國海軍什麼時候強盛過?”
鄧世昌說:“其實明朝海軍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都無法與明海軍匹敵。明末中國曾與當時海上勢力最強的荷蘭進行了一場海戰,這場海戰在規模上不亞於鴉片戰爭,結局卻迥然不同。我沒記錯的話,那是在1633年7月。荷蘭臺灣總督普特曼斯率領十三艘荷蘭戰艦,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對明朝沿海發起了進攻。荷蘭人提出中國方面立即停止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貿易,只能與荷蘭人單獨貿易,否則將繼續開戰。此無理要求遭到明朝拒絕。福建巡撫鄒維璉接到崇禎皇帝‘嚴令懲荷’的聖旨,以大將鄭芝龍為先鋒,高應嶽為左翼,張永產為右翼,迎戰荷蘭。當年10月,得到可靠情報的明軍主力一百五十艘戰船悄悄開到了金門島南部的料羅灣口,在那裡,正停泊著荷蘭和海盜聯合艦隊的全部主力。明軍主力部隊全部直奔荷蘭艦隊,只以輔助部隊對付海盜船。同時,他們採用了在歐洲戰場從未見過的火海戰術。明軍150艘戰船中,只有50艘是炮艦,其餘100條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