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部分

掉了法國所有儲存的炮彈;而英國,也只支援了六個月。俄國的尼古拉大公告訴沙皇政府,他每個月需要250萬發炮彈,後來又提高到每月350萬發,而俄國被中國拆遷後的工業基礎,每月能生產50萬發不到。到1909年,炮彈的訂單如雪花般飄向中國和美國,主要是中國,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和運輸成本相對美國較低。中國天龍機槍的出口也創了新高,每月的生產能力達到7000挺,出口4000挺。

對於軍火,宋驍飛要求歐洲國家都要預付款。這樣,中國的資本與日俱增,上海、哈爾冰、天津都成為了聞名亞洲的金融中心城市。而俄國到1909年初,政府就沒錢了,實際上已經破產,但是英國和法國不得不每月為如果提供2500萬英鎊的貸款。

但問題就來了,歐洲列強把所有青壯年男子、幾代人生產的財富和生產能力都投入到戰場,相互消耗,時間越長,各國實力拼得很厲害。據估計,大戰每年消耗的財富大約是500億美元。這還不算上各國的犧牲人數。當時一個成熟的技術工人的平均工資大約是60—100美元。

到1909年,德國的軍費支出達到了國民生產總值的76%,而英國是70%。法國更是達到了100%。這些錢從哪裡來?只好找美國和中國人借,還要付高額的利息。這樣一來。各主要參戰國的負債執行。中國和美國又大賺了一筆。到了1910年,中國不管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都大增,不用開金手指,都能和歐洲列強一戰。

不過,英國和法國主要是找美國人借錢,而德國人、奧匈帝國主要是找中國借錢。到了1910年,宋驍飛不得不考慮中國借出去的錢能否收回來的問題。如果不能幫助德國人打敗協約國。也至少不能讓德國徹底戰敗。對於中國來說,保留一個相對強大的德國,對於維持歐洲的均衡,制約俄國和英國,是必要的。而且,德國在海外殖民地不多,因為領土和人口的因素,發展後勁必然不如中國。

所以,在參戰之前,在海軍方面。中國大力發展了各種先進潛艇,還在江南船舶集團設計製造了一種特別的戰艦:這種船排水量也就在1萬噸左右,安上305毫米口徑的炮。把裝甲搞得厚厚的,續航能力超強。它不是戰列艦,又不是重巡洋艦,被叫做“袖珍戰列艦”。它的設計思路很簡單——海戰之中,如果碰上敵人主炮200毫米口徑左右的重巡洋艦或戰列艦,它就上去用305毫米口徑的主炮胖揍人家;如果碰上300…381毫米主炮的戰列艦,就拍拍屁股走人。這種戰艦比較符合當時中國造船技術的發展水平,而且又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那就是巡洋艦打不過它。戰列艦又追不上它。在1907年到1910年,中國海軍一口氣開工了十艘這樣的怪艦。這些戰艦甲最厚,防空火力最強。小身子,粗胳膊,像動畫片裡吃過菠菜的“大力水手”。

陸軍方面,宋驍飛努力發展了當時各國還不太重視坦克部隊。而且,能預知未來的宋驍飛還大力發展了各國沒有的飛機空軍部隊。這樣一來,中國就是當時世界上少有的能海陸空立體作戰的國家。

因為當時飛機的技術還很有限,經常發生事故,對於歐洲列強,協約國的總參謀部認為飛機只有有限的作用。法國對航空的興趣,只在少數民間運動員中持續下去,法國人認為飛行“對運動來說一切都很好,但對軍隊來說沒有什麼用處”。英**事當局對飛機作為一種武器的威力,也同樣抱懷疑態度。德國人對飛機的軍事用途有考慮,不過德國參謀長施利芬不過把飛機看作是個觀察哨,在通訊兵中給予空軍一個無足輕重的地位。

歐洲進入戰爭時,德國有一百八十架適於執行觀測任務的飛機,再加三百架教練機和十三隻齊柏林飛艇。法國只有一百架,英國是六十架,這些飛機不是為軍用而設計的,沒有武裝,全都用木料和金屬線製造,機翼和機身用塗上膠的布覆蓋。飛行員比飛機多,但即使如此,只有不到一百個軍人懂得怎樣飛行。航空軍官提出支援地面部隊,屢次遭到拒絕。當時偵察是騎兵的任務,他們抱怨說,低飛飛機發動機的喧聲,使他們的馬受驚了。

而且,空中觀測是當時一種前所未知的技術。大部分觀測員都是炮兵和騎兵的志願軍官,但飛行員往往是應募入伍計程車兵,他們在看到地上的模糊輪廓時,完全不熟悉行進中的部隊、大炮裝置、彈藥堆集等的形狀。由於飛機設計上的原因,要準確地看出敵軍集中或運動就更復雜了。觀測員從雙翼飛機上俯視的視線,常被下翼擋住。他向前看的視線,被髮動機、排氣管和散熱器遮斷。從其他角度觀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