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2部分

卻十分粗糙,且有些不合理。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駕駛一輛坦克居然需要4個人。而且內部的環境非常惡劣,氣溫高達50度,歷史上經常會出現內部人員暈倒的情況。

至於德國人的a7v,與其說他是坦克。到不如說他是一輛裝甲運兵車,一輛坦克裡面,居然有著18個乘員,18人的佈置是除了車長、駕駛員、炮手、裝填手外,光機槍手就有12人。另有2名機械師。這18名乘員還是從不同的部隊抽調來的,車長為軍士或軍官,駕駛員和機械師來自工兵部隊,炮手和裝填手來自炮兵部隊,12名機槍手來自步兵部隊。這也為整 車的指揮和協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嚴紹雖然對坦克不是很瞭解,但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提供一些意見的。比如,為了保證履帶的安全,宋驍飛也讓國防工業局在履帶的外部弄了一些鐵板,這也避免坦克的履帶會被手榴彈一類的東西炸傷導致癱瘓。

接著,劉成章開始介紹第二種主坦克,這種坦克戰車的全重為18噸,裝備200馬力發動機,乘員組的人數為3人,公路速度20公里/小時,越野15公里/小時,另外裝備有一門機關炮和一挺並列機槍,炮塔及車體正面裝甲為50mm,側身及後部為20mm,同時炮塔本身是可旋轉的,幾乎毫無死角,他介紹說:“這種武器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來摧毀敵方類似的存在,我們認為如果這種裝備出現在世人面前,其他國家是一定不會無動於衷的。”(未完待續。。)

第二十四章 德國大勝

ps:訂閱支援正版光榮

按照宋驍飛提出的坦克三要素:火力、機動和防護,火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坦克的觀瞄系統、火炮威力和彈藥的威力。機動取決於發動機和基本的履帶,防護取決於裝甲的厚度和裝甲的材質,1908年中國的兩種坦克克服了第一代原始坦克的一些重大缺陷,完全達到了出口水準。

英國駐華大使朱爾典、德國駐華大使克林德、法國駐華公使奧居里親眼見識完坦克的威力,都很興奮。特別是德國駐華大使克林德,他是軍人出身,意識到“坦克”在塹壕戰中的巨大潛力,接連給柏林發了三封電報,推銷中國的這種“秘密武器”,其中一封發給了德國總參謀長施利芬。

在盧森堡德軍總部的施利芬接到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的電報,如獲至寶。因為德皇威廉二世自西線和東線大戰以來,就經常到德軍總部詢問戰況,他的露面讓施利芬很頭疼,小毛奇也一樣。德皇威廉二世每天總要詢問德軍勝利的訊息,他這麼心切想要德軍取得勝利,是因為他想穿上最華麗的皇帝制服,到被德軍佔領的城市去閱兵。一聽到德軍失利的訊息,他就很沮喪,像是一個急躁的少年一樣對施利芬和小毛奇大喊大叫,有時甚至想把施利芬的德軍總參謀長職位給小毛奇,或者自己親自指揮。

當德軍和協約**隊在西線和東線都陷入塹壕持久戰時,德軍中最著急的人,就是德軍總參謀長施利芬,當他聽說中國有一種專門針對塹壕戰的秘密武器時,馬上趕回到柏林,會見了正在柏林訪問的中國外交副總長梁士詒一行。此時中國的駐德大使是曾國藩的孫子曾廣銓。他也一同參加了會見。按照宋驍飛的電話指示,梁士詒和曾廣銓明白了中國坦克出口的底線。

德國方面,當時任外交大臣的皮洛夫也參加了談判。他曾公開說過一句巨牛x的話。將德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暴露無疑:“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於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會場上,中德的外交成員經過一番客套禮貌的寒暄後,很快就步入了正題當中。

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首先發言,他對中國外交副總長梁士詒說:“德國政府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希望能從貴國政府的手中得到坦克相關的技術和成品,大概一百輛左右,為此我們可以提供一筆數量可觀的資金。”

梁士詒微笑著說:“人們都說德國人實在和認真,今天算是領略到了。我們可以提供相關的技術。還有生產許可證,但條件是貴國政府不但需要提供一筆現金來購買成品坦克,並且,每輛坦克都要求收一筆專利費用,這個條件不算過分吧?”

專利,是中國人相對比較陌生的一種東西。但卻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各國通行的發明人對發明創造享有的獨有權力,即國家依法在一定時期內授予發明創造者或者其權利繼受者獲得經濟利益的權力。這個制度,對於一個國家的發明創造和創新極為重要。中國人卻專利意識淡漠,只顧眼前的迎頭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