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都知道的方承國老師,相信多少代畢業生都對他抱有深深的愛戴和敬意。他剛從山東大學中文系畢業分到中央音樂學院當文學教師時,我才上附小六年級,他個子不高,方頭大臉的,黑黑的面板,臉上還有幾個淺淺的麻子,尤其是他一點都不注重儀表,穿著隨意甚至有些邋遢,他經常搭配不當的衣著往往使他在其它老師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顯眼和不合時宜,所以剛來時女生都有點善意地笑話他,而他卻全然不在意,還自我解嘲說:“君子謀道不謀食。”然而,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他竟然像磁石一樣把我們緊緊地吸引住了。記得那時似乎大、中、小學的語文課他都教,在他的課上,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無不涉獵,從范仲淹、柳宗元、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直到近代的雨果、托爾斯泰、魯迅、巴金以及毛澤東詩詞等等,有些課本上沒有的內容只要你向他請教,他張口就來,一時想不起來了,他就會習慣性地用手指敲敲腦門,最終沒有他想不起來的。更重要的,對於任何事物他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而且總是那麼心平氣和,從不慷慨激昂,他說自己比較笨,不會那樣。然而,他從不遮掩自己的見解,並以他超乎尋常、敏銳的洞察力,給予最敏感而尖銳的批評,包括當時一些紅極一時的文人,但仍舊永遠那麼從容、坦蕩、有理有據。聽大學高班的同學講,他本來不是分配到音樂學院的,以他的成績應該分在文科院校,但他熱愛音樂,執著地認為音樂與文學是密不可分的。他告訴我們,詩詞在當時的朝代都是有固定曲牌(旋律)的,尤其是詞就是為歌唱而寫的,甚至還要加上舞蹈和表演等等。他經常從一些文學經典作品中找出很多範例來分析和比較,從借景抒情的文字深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並透過對文章及詩詞生動幽默的講解,很巧妙地告訴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在當時他不屬於那種“又紅又專”的教師,但在他的身上找不出絲毫訓人和說教的痕跡,那些質樸而睿智的語言從他內心深處平和地流出來,深深地打動每位聽課的學生,教人去思考、去反省。學生們都熱愛他,不僅因為他的學識淵博、有著超人的才華,更因為他人格的魅力。然而,即便他學富五車、才華橫溢,在一個以音樂為主的院校裡也不會有太多施展的機會,出風頭的都是那些音樂方面的學者教授,而面對這一切他非常坦然,從不計較,把名利看得非常淡,永遠那麼平和、那麼淳樸、那麼憨厚,總是一門心思地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對學生們孜孜不倦的傳道解惑之中。多少從音樂學院走出來的學生,包括很多比賽獲獎和後來功成名就的老畢業生們,都曾受到過他魅力的感染,接受過來自他精神上的恩澤。他們永遠敬重他,並尊他為畢生的老師。

用魅力傳播知識與美德(3)

除了學校的老師,生活中的老師比比皆是。他們也許只是一些很平常的人,但他們的作用卻是巨大的。美國19世紀著名的歌曲作家福斯特(18261864)是一個白人,但從小在匹茲堡生活時一直由黑人保姆照看著。她給他講黑人的故事,唱黑人的歌曲,這些使小福斯特十分入迷,感動了他的心靈,那些美妙的歌曲連同保姆的疼愛成為他美好童年回憶的一部分,並使他從中汲取養份,創作了一首首真摯樸素、膾炙人口的歌曲:《老黑奴》、《噢,蘇珊娜》、《美麗的夢神》……這些歌曲傳唱至今。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如果是健康的,他必定受到身邊很多人有益的影響,尤其是那些充滿了魅力的師長。回顧自己成長的道路,儘管隨著時間流逝,很多事情已經模糊,但抹去浮塵,在內心深處,一些形象依舊鮮活、歷歷在目,一些教誨已深刻在心上,一些行為的準則、做人的原則已經溶化在血液裡,成為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將薪火不斷地傳給後人。在那些給予我關愛、賦予我力量的師長中,有的給予我啟蒙教育比如姥爺,有的是我心中的偶像,比如舅舅,有的給予我愛和鼓舞,比如母親、三里河二小的大趙老師、業餘附小的凌安娜老師,有的則充滿知識和人格的魅力,比如方承國老師、朱工一先生、潘一鳴老師、劉培蔭老師及其先生張洪島老師,還有老院長趙渢先生……他們是我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樣,在每一段歷程中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從他們身上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加受益的是如何做人,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們的平等和博愛,他們的正直和善良、他們的寬厚和坦誠、他們的風趣和幽默、他們的品味和風骨、他們的博學和睿智,以及他們的一言一行就是答案。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關係到一個人的成長,也關係到一個國家的未來。如果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能夠遇見幾個對自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