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對於每一個進入學齡階段的兒童來說,他們在學校度過的時間往往要超過在家裡的時間,因此,學校就是他們的社會,而老師就是他們效仿和學習的榜樣。特別是那些年齡小、不諳世事的孩子,對外界既充滿了好奇,又沒有辨別能力,他們就像一塊海綿,對於身邊事物、言行的影響往往會不分良莠地全盤吸收。因此作為教育者,教師的責任就十分重大,孩子從教師那裡學到的不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有很多社會常識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周恩來總理曾說過“教師是培養下一代的靈魂工程師”。

家長只能影響自己的孩子,而教師卻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因此,教師的水平和品德,就顯得格外重要。教師的位置,是一個傳播知識和理念的平臺,他的德性和能力,直接影響到受教育者的成長。當孩子們用渴望的眼神,信賴並期待著自己的老師時,老師們是否做好了準備?

應試教育是一柄雙刃劍,同時刺傷學生和教師。中國曆來有尊師重教的傳統,然而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對教師水平的衡量標準和評估系統似乎有些偏頗,它們往往脫離不開圍繞考試成績、升學率等等硬性指標,而這種導向產生的後果,很可能就偏離了培養人才這個教育的終極目標。在那些成績的背後,我們並不瞭解其中有幾分是出於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透過自發努力實現的,又有幾分是在家長和老師的壓力下被逼無奈、甚至以犧牲健康和愛好換來的結果。

良好的教育體制,合理的價值觀和科學的評估體系,才能有效地保障教師有更大空間,更加積極地發揮他們的作用。教師作為施教者,他首先應該是孩子們的楷模。一位被孩子們真心擁戴的教師,他應該具有豐富的知識,敏捷的思維,獨到的見解;他的心胸要開闊,語言要感人,要智慧而風趣,充滿活力和鞭策力;他還要正直、有愛心,有毅力;他既嚴格,也很寬容……這樣的教師,是以人格的魅力來傳播知識和美德的,他的言行重於說教,而他的教育成果,是不能僅僅以分數來計算的。不可否認的是,一位熟知考試技巧的教師,也許會教出許多高分學生,但是不一定能教出高素質人才,高分學生與高素質人才,中間還有很遠的距離。

前蘇聯的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曾說:“為了在學生眼前點燃一個知識的火花,教師就要吸取一個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脫離那永遠發光的知識和人類智慧的太陽。”他又語重心長地對教師說:“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越是年紀小的孩子,老師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越高大、影響力越強,甚至是至高無上的。經常聽家長講,家長的話可以不聽,但老師的話就是“聖旨”, “指哪兒打哪兒”,這說明孩子們是多麼純潔,他們把老師看作是無所不能、一貫正確的人,老師應當格外珍惜這種榮譽,不要褻瀆了孩子們的尊重和信賴。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懂得珍惜,一些老師濫用自己的權力和影響力,在不經意間給自己高大的職業形象抹黑。比如說,一些老師讓學生代批作業,美其名曰是對優秀學生的信任和獎勵,老師的負擔倒是減輕了,卻將負擔轉嫁到本來時間就很緊張的學生身上。這樣的做法缺乏作為一位教師基本的職業道德。

我們在上學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當課堂上的板書寫滿時,通常是老師隨時擦隨時再寫,但有一位老師卻“為了養成學生勞動的習慣”,讓學生們輪流擦黑板,自己站得遠遠的,等塵埃落定,才重新執筆。更有甚者,有的老師為了懲罰課堂上不遵守紀律的孩子,就讓他們打掃衛生,甚至給老師擦腳踏車,這更是玷汙了勞動的意義。其實,勞動本是一件光榮的事,孩子在家裡做家務都會受到家長稱讚和鼓勵,怎麼在學校勞動反倒成了“勞改”?在這裡勞動被帶上了一種羞辱的色彩,這不僅使學生在對待勞動的態度上產生混淆,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不利於孩子身心正常、健康地成長,同時也會給教師的光輝形象蒙灰。

這雖然只是個別老師的做法,它的負面作用卻是很大的。有些事情,儘管看上去不大,但在孩子的記憶裡卻可能永不磨滅。我從哈爾濱轉到北京上學後不久,就遇到一件事,至今記憶猶新。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女教師,她講課很投入,抑揚頓挫,字正腔圓。在一堂歷史課上,她講到一個奸臣獨斷專橫,常用“先斬後奏”的方法陷害忠良,並很有表情地解釋道:“先把他殺了再打他,這有什麼用呢?只能說明這個奸臣的殘忍……”聽到這裡,我一下怔住了,下意識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