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5部分

咐,那小人就暫且先告退了。”

知道問了不該問的話,多必阿有些緊張地說到。

“好,就這麼著吧!”

方益權點點頭,看著多必阿。

“至於為什麼等以後你就知道了”(未完待續。)

第263章 珠江(第二更,求支援)

(您的每一個訂閱、推薦、收藏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援!新書不易,還請大家多多支援,拜謝!《鐵血宏圖》小說群:150536833,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

清明將至,珠江上船帆點點,此時的廣州相比過去更加繁華了,尤其是這珠江的航運,亦因為透過往湖廣的鹽貨運而日益興隆,在那點點白帆之中,更多卻還是大小不一的舢板,舢板壓著江浪,在珠江中馳駛來,飛濺的浪花竟灑船家的臉上。比之借風的帆船,那速度竟也不慢。

“慢一些!船家,慢一些!”

置於舢板船首的李觀森感覺速度過快的時候,便對船家吩咐道。這次不遠千里來到廣州,可不是為了遊玩珠江,而是為了在這裡開設分廠。

當然只會說廣東話的船家根本聽不懂他說什麼,隨行得通譯用廣東話重複一遍後,船家才放慢速度。(1)

“懷仁,你看這裡怎麼樣!”

李觀深指責江畔的一片空曠的土地,對身邊的趙鳳勤說道。

“你看,這裡可以停泊大船,到時候可以在這裡修建一座小碼頭,方便貨物上下船。”

對於趙鳳勤,李觀森可謂是極為感激當初要不是他,又豈會有今天的湖南第一機器繅絲廠。

去年前往武昌考取工部學堂名落孫山的李觀森,在印書館經趙鳳勤一番點撥,便決定創辦機器繅絲廠。

因為父親早亡,家中只有自己一人的原因,作為當家人的李觀森,便典賣了父親多年積蓄下來的500餘畝土地,湊出了6000餘兩白銀,在長沙他興辦了一家小型的機械繅絲廠,取名為“湖南第一機器繅絲廠”。甚至連他本人都沒有想到,這家規模不大的私營企業竟然搶去了一項桂冠,它是中國第一家機械繅絲企業。

實際上它之所以能夠奪取第一,是因為武昌的官辦絲廠因為規模相對龐大,投產晚於第一機器絲廠。

不過雖然如此,作為兩湖地區第一傢俬營機器企業,仍然得到官府的傾力支援,尤其在湖南更是如此。官府甚至多次幫助其解決生產原料的購買等問題。

因為湖南第一絲廠的成功,所以李觀森才會有進一步擴大企業生產的想法,不過他並沒有選擇擴建長沙的工廠,而是選擇了剛剛光復的廣州,在這裡設立新廠。

李觀森之所以會選擇廣州,是因為這裡通航近海,生絲可以直接出口海外。

“咱們在這裡辦廠就再也不需要考慮,通航壓貨的事情。”

李觀森口中的“通航壓貨”,所指的是下游受戰亂侵擾,所以有時候航行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有時貨物會在武昌壓存月餘。但廣州卻不同,廣州通海,沒有任何航行限制。也正因如此,在知道督府光復廣東之後,他便選擇了在這裡設立新廠。

“次山,這裡可是廣東,你是湖南人,萬一到時候,惹出什麼亂子來,”

趙鳳勤不無擔心地說道,畢竟當初在長沙設立工廠已多有不便,很多人總覺得那煙筒有傷風水,若非是官府的支援,這工廠能不能辦起來都不一定。

“懷仁你想多了,要知道左大人需要工廠,他李大人同樣也需要工廠,我可是聽說他李大人,還準備在廣東建鐵廠來著,都府治下可不是當初,只要咱們辦廠不論是在湖南還是在廣東,地方官府肯定會支援咱們!”

趙鳳勤所言倒是不虛,這督府也罷、地方官廳也好,與過去滿清朝廷不同,是鼓勵殖業辦廠,而且這又於官員的政績緊密相連,也正因如此,他左宗棠才會傾力支援第一機器繅絲廠,甚至搓和著湖南本地士紳為其籌集了十五萬兩的股本,當然那些人之所以投資支援第一機器繅絲廠,原因是因為去年短短數月支援第一機器繅絲廠既獲利數千兩,收回了最初的投資,正因其獲利頗豐,才使得那些士紳輕易為左宗棠所說服,進而投資第一機器繅絲廠新廠。正是憑著這筆股本,他才會一方面擴建長沙的舊廠,於漢陽的兵工廠定購蒸汽繅絲裝置。另一方面,又從湖南官銀號貸款十萬兩,用於創辦廣州分廠。而這次來廣州,一來是為了透過洋行,從國外選購建廠所需要的機器,二來則是為工廠擇址。

不過與最初的計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