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呼延豹授御營兵馬指揮使。
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制。
首先,關勝和吳用的官職,是正確,總管是職官,能搭配從五品的階官;而承宣使則是正四品的大官了,而安撫使是職官,但不常設,宋史職官七記載“舊制,安撫總一路兵政,以知州兼充,太中大夫以上,或曾歷侍從乃得之,品卑者止稱主管某路安撫司公事。”一般來說,安撫使起碼是掌管某路,而不是某州的安撫,應該是“知楚州,淮南東路經略安撫使”,而且,作為階官,武德大夫和武功大夫這兩個階官太低,武功大夫和武德大夫都是從七品的中等階官,與從五品的總管和從四品的承宣使無法比,何況武功大夫的排位,還在武德大夫之上呢,這裡顯然又是一個錯誤。至於都統制之類,在北宋更是不能隨便授予。
大約說這麼多吧。根據宋史合班制度,再大約給一個常用武將的官職排位。
宋朝的官制非常複雜,分為階官和職官兩種。階官,對於武將來說,簡單來說就是現在軍銜制度,如上校之類;而職官,就是團長營長之類。
例如,狄青曾經做過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秦州刺史是虛銜,代表他的官職大小,代表從五品的官員,而是涇原路副都總管是職官,是負責統領涇原路兵馬的指揮官。
兩名武將要比較官的大小,一般來說,是比較階官。那麼,這些階官是如何比較的呢?宋朝的官制發生過三次變化,分別是政和以前武將官制(1116年前),政和官制(1116至1131)和紹興官制(1131以後),大體如下
政和新官政和之前舊官官品階次
太尉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為武階之首。正二品1
通侍大夫內客省使正五品2
正侍大夫延福宮使正五品3
宣正大夫履正大夫正五品4
協忠大夫並政和新置。正五品5
中侍大夫景福殿使正五品6
中亮大夫客省使從五品7
中衛大夫引進使從五品8
翊衛大夫從五品9
親衛大夫從五品10
中缺
拱衛大夫並政和增置。正六品12
左武大夫東上合門使正六品13
右武大夫西上合門使正六品14
正侍郎正七品15
宣正郎正七品16
履正郎正七品17
協忠郎正七品18
中侍郎並政和增置。正七品19
中亮郎客省副使正七品20
中衛郎引進副使正七品21
翊衛郎正七品22
中缺
拱衛郎並政和增置。從七品24
左武郎東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5
右武郎西上合門副使從七品26
武功大夫皇城使從七品27
武德大夫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使從七品28
武顯大夫左藏庫、東西作坊使從七品29
武節大夫莊宅、六宅、文思使從七品30
武略大夫內園、洛苑、如京、崇儀使從七品31
武經大夫西京左藏庫使從七品32
武義大夫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使從七品33
武翼大夫供備庫使從七品34
武功郎皇城副使從七品35
武德郎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副使從七品36
武德郎左藏庫、東西作坊副使從七品37
武節郎莊宅、六宅、文思副使從七品38
武略郎內園、洛苑、如京、崇儀副使從七品39
武經郎西京左藏庫副使從七品40
武義郎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副使。從七品41
武郎翼供備庫副使從七品42
敦武郎內殿承製正八品43
修武郎內殿崇班正八品44
從義郎東頭供奉官從八品45
秉義郎西頭供奉官從八品46
忠訓郎左侍禁正九品47
忠翊郎右侍禁正九品48
成忠郎左班殿直正九品49
保義郎右班殿直正九品50
承節郎三班奉職從九品51
承信郎三班借職從九品52
下班祗應殿侍無品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