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龐德以及馬騰的另外兩個兒子馬鐵、馬休、女兒馬雲祿還有他們的妻兒老小全部遷往洛陽城。
馬騰入皇宮拜見天子,又去驃騎大將軍府拜見呂布,呂布以伏波將軍馬援忠於大漢朝廷的例子以撫慰,只要馬騰沒有割據一方對抗朝廷的意思,他們馬家早晚有一天都能重新恢復伏波將軍馬援那時的榮光。
再說西涼那邊,朱靈回軍朔州,皇甫嵩、徐榮、閻行繼續進軍,金城郡豪強鞠家家主鞠演收到同族兄弟度遼將軍鞠義的書信。決意歸順大漢朝廷,裡應外合,幫助皇甫嵩大破金城,程銀、成宜戰死,韓遂在楊秋、李傕、郭汜的保護下,殺出重圍,直奔隴西郡。
韓遂利用他在羌人中的威望大肆造謠,說漢人朝廷要殺盡所有羌人,許多羌胡部落都擁護韓遂,韓遂本來只剩下一千多人馬。一下子就又拉起來十幾萬人馬,跟皇甫嵩、徐榮、閻行對陣,皇甫嵩等久戰疲憊,被羌人所乘,大敗了一場,退回金城郡,跟賈詡商議一番,賈詡認為安撫羌人須得羌漢混血馬騰出面。
呂布得到涼州方面的回報,細想一下。本來想安排馬騰在朝廷做個有名無實的閒官,現在看來這個馬騰還是有一定的用處。
呂布又考慮到。馬騰的妻兒老小都在洛陽城,馬騰的三個兒子、一個侄兒都在呂布這裡,馬騰的得力大將龐德又在呂布帳下聽命,馬騰縱然叛亂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了,便任命馬騰為護羌中郎將兼領涼州副將軍,在馬騰出發之前,呂布跟他說,若能平息涼州,必封侯。以光復他先祖伏波將軍馬援那時的榮光。
馬騰倍受鼓舞,回到西涼後,便匹馬單騎去那些熟悉的羌胡部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許多羌胡頭人被馬騰說服,都脫離了鐵羌盟,韓遂勢力大減。跟皇甫嵩保持對峙態勢。
呂布知道,羌亂必須要徹底平定,不然西涼難平,西域難平。絲綢之路難定。
呂布為此請來武威人賈詡,讓他給自己談談該如何徹底平定羌亂。
賈詡先為呂布講了一遍西北羌亂的發生經過:“前漢末年,王莽之亂,赤眉、綠林造反導致的戰亂,使得關中西北疲敝,而本朝定都洛陽,一味的重視東方經濟發展,導致關中和西北日益衰落下去。
到了本朝和帝時,邊疆吏治**,諸羌遂叛,而羌亂的規模和形勢遠遠比不上西漢時的匈奴,但當朝士大夫不思進取,龐參就主張放棄涼州,一味退守。
當時羌兵能戰之人不過數千,而本朝在邊境屯田駐兵二十萬,歷時十多年,才消解第一次羌亂。之所以這麼困難,主要就在於羌兵都是騎兵,而本朝邊軍都是步卒,無法追擊敵人,消滅羌人有生力量。
順帝永和後,第二次羌亂,羌寇遍佈並、涼、幽、冀四州,軍費支出八十多億。
桓、靈時,發生第三次羌亂,段熲和羌寇交戰一百八十次,大破東羌,花費四十四億。
而東漢為羌亂屯兵十餘年,軍費支出高達二百四十多億,幷州涼州財力被軍費耗盡,我大漢國力也轉而衰疲。”
說到這裡,賈詡嘆息道:“昔年王符曾寫下《勸將》、《救邊》、《邊議》、《實邊》等篇文字,對羌亂和事羌問題發表議論,言語確鑿,可惜不被當朝權貴採納。
王符說,羌虜背叛,始自涼、並,延及司隸,東禍趙、魏,西鈔蜀、漢,五州殘破,六郡削跡,週迴千里,野無孑遺,寇鈔禍害,晝夜不止,百姓滅沒,日月焦盡。
可惜當朝執政者對如此嚴重問題,不僅貪生怕死,缺乏良策,而且趁火打劫,發民難之財。守邊的將帥皆怯劣軟弱,不敢討擊,但坐調文書,以欺朝廷,便身利己。州郡的官吏,趁機生事,搜尋剽奪,使得百姓苦痛遭殃,甚於逢虜。朝廷的權臣,不明邊事,當官享祿而抱觀望態度。甚至有人提出‘不當動兵’、‘邊不可守’之議,主張邊民內遷,棄地苟安。
王符對此深感不安,主張積極事邊。他批駁了‘捐棄涼州,卻保三輔’、‘不當救助,且待天時’、‘費煩不可’等謬論,強調事邊的重要性,認為“無邊亡國”,一定要及時救邊,不能算小賬而不顧大計,今但知愛見薄之錢穀,而不知未見之待民先也;知徭役之難動,而不知中國之待邊寧也。邊民懷本土,民心思安寧,存在安邊之有利條件,故謂戰守之策,不可不早定。”
呂布向賈詡討得王符寫的《勸將》、《救邊》、《邊議》、《實邊》等四篇文章,看罷不禁嘆息道:“如此大才,可惜不為朝廷所用!”王符已經死去三十年了,呂布現在只能扼腕嘆息。
呂布讀完王符的文章,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