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8月10日,法國政府撤出巴黎,遷往圖爾。同日,義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國宣戰,雖然被法軍地方部隊輕鬆擊退,但多了一個身為工業國的敵人對於法國人的抵抗意志還是很大的打擊。13日,巴黎被宣佈為不設防城市。14日,法國政府再遷往波爾多時,德軍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巴黎。
德軍進入巴黎後,法國政府旋即垮臺並且分裂,菲利普。貝當元帥在維希組建的和平派政府主張妥協投降,而堅持抵抗到底的夏爾。戴高樂則在英國大使的幫助下冒險在夜間登上飛機、在一箇中隊“蚊子”的護航下逃到倫敦,隨即在丘吉爾的支援下組建了“自由法國”流亡政府,不過這個時候除了英國幾乎沒有其他國家支援戴高樂。。。。。。
就在德軍佔領巴黎的當天,德軍a集團軍的左翼已進至到馬奇諾防線的側背,“因為這條無用的防線,畢竟還存在著數十萬沒有投降或被消滅的法**隊”。希特勒要求倫德施泰特與c集團軍合作,徹底消滅那裡的法國部隊。根據希特勒下達的15號作戰指令,一直在馬奇諾防線當面執行吸引法軍注意力任務的c集團軍,立即選擇馬奇諾防線守軍的薄弱處,即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築壘地域的接合部發起進攻。a、c兩集團軍前後夾擊,馬奇諾防線很快被突破。
1941年8月17日,c集團軍進至馬恩-萊茵運河上,a集團軍佔領了凡爾登,法軍50萬被包圍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南部,除少數逃往瑞士外其餘全部被殲。18日,法國維希政府宣佈停止抵抗。1941年8月21日,貝當的維希法國政府向德國提出休戰並且宣佈投降。法國戰役至此結束,其間盟軍共傷亡約40萬人,超過210萬人被俘。德意盟軍共傷亡20多萬人,其中陣亡6萬多,受傷15萬多。。。。。。
得知法國投降的訊息後,小鬍子欣喜若狂,他一方面對於立功的德軍官兵毫不吝惜地重重嘉獎,另一方面為了報復一戰戰敗時所受的羞辱,小鬍子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親自安排了法國人的投降儀式。1941年8月22日,在法國小鎮貢比涅,法、德兩國簽署停戰協定。儀式是在一節特別選定的火車車廂裡進行的,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就是在這節車廂內,德國向協約國投降。。。。。。(未完待續。。)
第五百四十六章 法國投降
ps: 感謝書友“快樂的天空”投出的月票,再次求推薦票t…t
根據停戰協定的條款,德國將佔領包括法國國都巴黎在內的法國北半部以及法國的大西洋沿岸地區,而法國中南部大約相當於原法國本土五分之三的面積交由維希政府管理,首都定在維希,因此這個自稱為“法蘭西國”的政權俗稱“維希法國”。
值得一提的是,胡衛東當初與部分德國在華軍官進行的一些似乎是很隨意的討論對這份停戰協定的條款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比如維希法國仍被允許保留30萬陸軍、10萬海軍和10萬空軍,這樣既有利於維希法國政府鎮壓抵抗力量,也可以削弱法國民間、特別是軍人的反抗意志,同時還可以利用法軍、尤其是法國的海空軍對付德國的敵人——現在的英國人和將來的蘇聯人。
此外,法國、包括維希法國境內的所有的銀行、醫院和基幹工業(軍工廠自然更不例外)則都被德國人接管,而學自中國舊政權和日本人的“保甲”制度則進一步加強了德國人對法國的控制,而只掠奪法國政府和有產階級財富的做法又多少降低了一點法國民眾對德國侵略者的怨恨,而收穫卻只多不少,這一方面是因為法國政府和有產階級佔有了法國90%以上的財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沒被掠奪的法國普通工人農民能夠以更大的積極性來工作,從而讓德國獲得更多的稅收。這些手段與歷史上相比。都明顯要更加高明。。。。。。
必須說明的是,法國投降之後,德國不但獲得了大量的財富、工業以及軍事上一定的助力,還獲得了相當豐富的礦產資源。當初中福國際在歐洲進行石油勘探的時候,其實不僅僅是在德國和奧地利尋找油田,他們在法國(其實還有別的國家,但法國最多。)勘探出來的石油可採儲量比德奧兩國加起來還多(法國石油的歷史總儲量約為德奧兩國總和的2倍),後來其中的大部分都被法國人開發了出來。法國戰敗之後,這些油田以及配套的煉油廠之類就全都落入了德國人的手中,納粹德國的原油年產量也因此激增到1000萬噸以上。如果不惜降低總採收率的話。甚至可以在一年之內讓年產量突破1500萬噸。
如果再算上煤制油等其他油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