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爭奪戰區的區域性制權。由於制資訊權的全面喪失,那些已經敗在美國手下的國家——利比亞、巴拿馬、格瑞那達、阿富汗、南聯盟和伊拉克,甚至連這一常規軍事能力也沒有。故美國於以上四大制權之外,事實是還掌握著超越物理空間的全球制心理權。
保持對世界公用空間的控制權,是美國保障其目前全球政治主宰地位的軍事基礎,是美國自冷戰後推行超級霸權主義外交政策,朝向建立資訊時代全球帝國的關鍵性倚重資本。儘管美國現有的軍事優勢已經遙遙領先,儘管在相當長的時期這一優勢根本不會受到軍事第二梯隊俄羅斯、日本和一體化的歐洲——更不用說第三梯隊的中國的挑戰,美國還是以接近極限的努力,向著更遠更高更大的目標衝刺。
2004年7月,美國進行了“2004夏季脈動”演習,在全球同時調動7艘航母,同時在全球五大洋演習,最後齊集太平洋。美國在這裡展現的就是它的太空和資訊優勢保障下全球海空遮斷能力。但是美國國防部的解釋是:對美國海軍為適應軍事戰略調整而制定的《艦隊緊急反應計劃》進行的首次檢驗。伊拉克戰爭後,美國海軍反思認為,在戰爭中,其現有的部署體系反應比較慢,不能保證足夠的航母叢集迅速到位,持續作戰的保障能力也是問題。這些問題對於伊拉克這樣一個沒有還手能力的國家尚不嚴重,如果是面對一個更強大的敵國,美國就將處於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境地。美國希望它的海軍以更快的時間,部署足夠或更多的力量。拉姆斯菲爾德不久前對五角大樓下達了向“10…30…30”模式軍事構想過渡的任務。這一構想的實質是:在美國政府作出在某個地區動用武力的政治決定之後,美軍要在10天內進入戰鬥準備,並且向預定地點進發。此後30天內,美軍應擊敗敵人,並使敵人在可預見的將來無法恢復有組織的反擊。而此後的30天內,美軍應當調整部署,併為到達全球的任何一個地區完成新的戰鬥任務作好準備。按照這一思路,美國正在著手將其全球基地小型化。目前美國在世界上的軍事基地共有736個,軍事基地小型化將使這一數目增加許多倍,依靠完善的太空預警、監視和全球網路系統,美國將實現對世界更加精確和嚴密的控制。按照這一設想,美國一年之內,可以連續打贏五場戰爭。很顯然,高節奏的戰爭和勝利速度,必將要求美軍整體上“更快、更高、更強”。美國的四大軍種和整個軍事體系,都要圍繞這個戰略轉變。“2004夏季脈動”演習讓我們看到美國海軍在調頭。但演習之外的美國陸軍和空軍,也一樣在緊鑼密鼓地“轉型”中。 。 想看書來
當今世界軍事列強大“檢閱”(3)
美國陸軍正在大力削減傳統兵力,建設“目標部隊”。1992年美國有18個陸軍師——在全球大國軍隊中這是最少的,但到2001年只剩9個,真正滿員的只有3個。據資料,到2007年最遲2010年,美軍將全部裁掉陸軍師,徹底抹掉傳統大規模地面戰爭留在美軍身上的最後一點痕跡。與此同時,其全部軍隊將依據戰略攻擊和戰略防禦的基本功能,重新組建。美國國防部在2001年9月30日公佈的《四年防務審查報告》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建立“常設聯合特遣部隊”。在這一最後目標完成前,美國準備組建17支——已組建了10支——航空、航天遠征部隊,並計劃組建一支由48架F…22A隱形戰鬥攻擊機和12架B…2A隱形遠端戰略轟炸機組成的“全球隱形特遣分隊”,共同作為應付世界區域性戰爭的主要打擊力量。
美國空軍已經和正在做的,其實就是它的轉型目標:把以平臺為基礎的空中力量整合、轉變為以能力為基礎的空天遠征力量——即新空軍。新空軍要成為美軍全部武裝力量中的主要力量,為此,要具備六項具體作戰能力:全球機動、全球反應、全球打擊、本土安全、核反應、空間與C4ISR。前三項突出強調的都是“全球”。要求新美國空軍具有全球範圍內的快速集結、投送、打擊和進攻能力,要能夠控制全球作戰空間,消滅敵人的作戰能力和意志。本土安全代表新空軍的本土防禦能力,核反應代表新美國空軍的戰略威懾能力,以此作為空天遠征部隊和美國常規力量的保護傘。空間和C4ISR代表美國空軍的指揮控制能力,已經無與倫比的美國空軍在與自己作戰。2005年12月15日,F…22A正式服役,在這隻“猛禽”的背後,不僅跟著已經投入實戰的B…2型、F…117和即將服役的F…35,還有一個完整的隱形空軍計劃:隱形運輸機好戰的美軍、加油機、隱形特種作戰飛機、隱形無人駕駛戰鬥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