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為核心的新戰爭樣式——我稱之為“資訊化時代的閃電戰”即將到來。
一、新型戰爭二十年孕育一代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一戰”結束前的1917年,為了超越陣地戰的軍事困境,坦克和飛機作為新式作戰平臺大規模應用,到1939年,令人恐怖的閃電戰樣式首次出現在波蘭戰場,戰爭的性質改變了。雖然空地戰場的主角還是飛機和坦克,但已經不再是兩種孤立的武器,而是代表兩種機械化突擊力量的符號,而“閃電戰”一名,則是這兩種機械化突擊力量完美組合的軍事動能的形象比喻。德軍的閃電戰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同時也引起後世軍事理論研究者恆久的深刻反思。回想起來,這一機械化時代登峰造極的戰爭樣式,從新式兵器問世、理論萌芽誕生(法國戴高樂、英國富勒的裝甲戰和機械化制勝論)和區域性戰爭檢驗(西班牙內戰),到戰略戰術孕育成熟作為一種新軍事體系投入下一場戰爭,只用了20年左右的時間。巧合的是,為了超越遭遇戰的血腥模式,越南戰爭後期美國實驗了鐳射制導炸彈的空襲戰術。1991年美國和多國聯軍發起海灣戰爭,拉開以空襲和精確制導武器非接觸、非線性、非對稱為特點的資訊化戰爭時代的序幕,兩場戰爭的時間跨度也近20年。“二十年”是不是現代新型戰爭魔鬼的誕生髮育期,固然存在疑問,但下一個關於“二十年”的魔咒,的確又一次出現在我們和世界的面前:從海灣戰爭到今天,經過各國軍界熱烈的學術探討,特別是始作俑者美國不斷以新的戰爭實踐完善、改進、提高、否定之否定,歷經近20年的量變,資訊化戰爭的樣式即將發生驚天動地的質變:一種以大範圍、短時間、快速度、強威力、軟殺傷為基本特徵的新型閃電戰呼之欲出。
二、資訊化閃電戰,中國如何接招
新式戰爭樣式對舊式軍隊的毀滅性打擊,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海灣戰爭,已經闡釋得足夠清楚。長期以來,中國軍隊一直高喊打贏資訊化戰爭,中國新軍事變革並以在2050年左右建成資訊化軍隊為目標,這是根據國家資訊化程序制定的符合實際的口號。問題是現在形式逼人、時不我待,在中國的老式軍隊、老式武器、老式理論徹底更新之前,新式戰爭已兵臨城下。正如在冷戰的煙幕中遮掩了資訊化戰爭取代機械化戰爭的質變一樣,現在,反恐的國際政治迷霧,也遮掩著資訊化戰爭從區域性戰爭飛機投擲精確制導炸彈的低階階段,到衛星制導高速導彈(或引導高速飛行平臺)實施大範圍定點摧毀的高階階段。很顯然,這種幾乎沒有戰爭準備期、突然性極大、來襲方向難以確定因而幾乎防不勝防的新戰爭樣式,不僅對一般小國具有致命威脅,對於中國這樣軍事體系相對落後的大國,如何從戰略上應對,是當前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國防費的投向、新戰爭學說的發展、新式武器的研製、軍隊編制轉換的速度等新軍事變革的幾乎所有重大的方面,都與此問題的答案直接相關。思考得好,這是加速中國新型軍隊誕生的催化劑,視而不見或不以為然,不僅中國新軍事變革的成效,甚至中國和平發展的願望和對20年機遇期的判斷,都會成為疑問。
警惕,資訊化閃電戰!(2)
三、近來高技術戰爭孕育了資訊化閃電戰
1964—1975年的越南戰爭打了12年,但同等規模的海灣戰爭只進行了42天;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大規模軍事行動只用了21天。很顯然,戰爭的速度是越打越快了。隱藏在這一大趨勢背後的核心因素,是高新技術對戰術的決定作用:據有關資料,憑藉強大的C4ISR9即指揮、控制、通訊、情報、計算機、偵察、監視系統,美軍完成一個“發現—定位—瞄準—攻擊—評估”打擊鏈所需的時間,海灣戰爭時是100分鐘,科索沃戰爭時為40分鐘,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平均在30分鐘以內,幾乎是發現即摧毀。這種超級戰術能力,必然地要在戰役和戰略的層次上顯現出來:一是使戰爭的整體程序大大加快,二是促使戰爭決策者依據這種快速打擊能力制訂戰爭計劃,而這又迫使戰爭實施者的軍人以更快的技術和戰術手段,實現決策者的意志。正反饋的結果,刺激著美國和西方軍事理論家,對現代戰爭中一些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戰術、戰役實踐,昇華到學術層面進行戰略放大,使之成為引領當代軍事發展的一種思想和潮流。受其影響,一些“志向遠大”、實力超強的國家,開始制訂驚世駭俗的計劃並用於更新自己的軍事學說,俄羅斯提出未來戰爭樣式是宇宙—空中—海上快速攻防,美國則喊出“一個小時打遍全球”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