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一個名字叫作軒轅丘,說黃帝居於軒轅之丘,因而得名軒轅。什麼叫作丘?翻開古書山海經可以看到,山,冢,丘,國一些字。這些字都是巫祠的古名。原來,黃帝是巫祠的崇拜。

黃帝殺蚩尤 從皇帝到黃帝 黃帝上天

黃帝殺蚩尤

黃帝起源於石器崇拜(在始族時1定崇拜過石神,可惜,沒有流傳下來),輝煌於玉時代。可是,今天當作祖先的黃帝卻是部落首領的身份。在逸周書裡,講了一段黃帝殺蚩尤的故事。因為這1段故事,黃帝的首領身份終於塑造成功。

逸周書與尚書有關。先交待一下尚書。

商是周滅掉的。周滅商以後開始建設新的政府,設定新的機構。這其中有一項,就是設立學校來培養所需的人才。學校初設的時候,使用商時代的知識人才。這就象大革命風暴以後,大批的舊的知識人才被吸收進新的政府裡一樣。這個時期的學校叫作“學在官府”。學校的師資來自商文化的巫,傳教的內容當然也是接續商的文化。這樣,商的巫文化就被帶進了周。周時的學沒有課本,春秋時的學也沒有課本。都是口傳。學校以貴族為培養物件,主要的還是王室的子弟。建國後的周(西周)基本上就是這個樣子。可是,西周的官學為什麼採用商的巫文化而不採用自己的周文化呢?這裡有一個語言的原因。

在商周之際,古漢語已經是成熟的大語言,配合了成熟的文字,在渭河和黃河,任何的方言也不能比擬,無法代替。周接替商的一個前提就是接受古漢語,放棄自己的周方言。由此可知,周政權是在商文化的基礎上從事自己的文化建設。

西周官學編出來的供教學用的底本便是後來了不得的古書,叫做尚書。據說,成文的尚書競多達百篇。可知,這個時候的尚書已經不限於周政權的編寫,進入到“學在民間”。這樣算,尚書的編訂經過了五,六百年的時間。

編寫尚書,這是一項文化工程。能夠想象,尚書的編寫工程也是周文化代替商文化的工程。戰國以後,尚書已經是經典的權威的古書,後人編寫歷史的依據。

尚書的命運不怎麼好。傳說秦始皇時,秦下了焚書令。那個時候,尚書這樣的書一定不是民間能夠收藏和使用的,只有不多的手抄本收藏在社會的上層。這樣,尚書被燒絕了。到了漢時開始收集舊文化,憑記憶將尚書恢復了三十幾篇,這三十幾篇就是今天見到的尚書。到了東漢時老的尚書被發現了出來,說是在拆孔子的牆壁時拆出來的。這發現的老尚書被認為是孔子時的書。這是可能的,但不一定出自孔子的牆壁。例如,在西漢墓,曾出土了手抄本的道德經,在戰國時的魏墓中出土了叫做竹書紀年的書,這些書都是當做寶貝才殉進墳墓。

但是,發現出來的書與流行的尚書不一樣。後發現的書就稱作古文尚書。

古文尚書被認為是偽造的。為什麼呢?古文尚書與今文尚書不一樣。今文尚書歌頌堯舜禹,文武周公。這些人物都被認為是帝王首領。古文尚書不是這樣,是從商那裡延續下來的對天,對帝的歌頌。由此可以想知古文尚書一定不被接受。到了東晉時,有人再一次的獻書,又遭到了拒絕。古文尚書終於失傳了。

上面都是傳說,下面討論一段古文。這一段古文出自逸周書,逸周書可能來自古文尚書。從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來一點周文化改造商文化的痕跡。

逸周書•麥嘗篇

“昔天之初,天作二司,乃設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於宇少昊,以臨四方,司上天未成之慶。”

(遠古的時候,天設定二個管理部門。天(大帝)任命赤帝分管這二個部門,(赤帝)安排蚩尤到少昊去管理四方(人間),來完成天未完成的事情。)

“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攝,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以甲兵釋怒。”

(蚩尤與赤帝沒有合作好,將赤帝驅逐到涿鹿這個地方。赤帝的地方都被蚩尤奪了。赤帝無法就向黃帝求救,黃帝將蚩尤抓到中冀殺了。用戰爭平息了這場糾紛。)

關於這個故事有個結尾。這個結尾記在史記的一個註解:“蚩尤冢在東平郡,高七尺。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之為蚩尤旗,傳言蚩尤與黃帝戰於涿鹿之野,黃帝殺之,身首異處,故別葬之。”東平在山東丘陵。

“涿鹿”:在今天的河北,這是赤帝管區的北界。

“說於黃帝”:向黃帝求助。這裡反映了一段歷史。前文說到,赤帝管理兩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