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祭文有何不妥之處,
請予刪削。”張朝唐連稱:“不敢。”孫仲壽命人拿過文房四寶
來,說道:“小弟邀張兄上山,便是要借重海外才子手筆,於
我袁督師的勳業更增光華。也好教世人知道,袁督師蒙冤遭
難,普天共憤,中外同悲,並非只是我們舊部的一番私心。”
張朝唐心想,你叫我上山,原來為此,不由得好生為難,
袁崇煥被朝廷處死,是因崇禎胡塗昏庸,不明忠奸是非,聽
信了奸臣和太監的挑撥,天下都知冤枉,自己在浡泥之時,也
曾聽得幾個廣東商人痛哭流涕的說起過。但既由皇帝下旨而
明正典刑,再說冤枉,便是誹謗今上。皇帝若是知道了,一
紙詔書來到浡泥國,連父親都不免大受牽累。可是孫仲壽既
這麼說,在勢又不能拒絕,情急之下,忽然靈機一動,想起
在浡泥國時所看過的兩部小說,一部是《三國演義》,一部是
《精忠嶽傳》。他讀書有限,不能如孫仲壽那麼駢四驪六的大
做文章,當下微一沉吟,振筆直書:“黃龍未搗,武穆蒙冤。
漢祚待復,諸葛星殞。嗚呼痛哉,伏維尚饗。”他說的是古人,
萬一這篇短短的祭文落入皇帝手中,也不能據此而定罪名。
孫仲壽本想他是一個海外士人,沒甚麼學問,也寫不出
甚麼好句子來,只盼他稱讚幾句袁督師的功績,也就是了,待
見他寫下了這六句,十分高興。張朝唐把袁崇煥比之於諸葛
亮和岳飛,自是推崇備至,無以復加。清人為金人後裔,皆
為女真族,滿清初立國時,國號便仍稱為“金”。岳飛與袁崇
煥皆抗金有功而死於昏君奸臣之手,兩人才略遭遇,頗有相
同之處,倒不是胡亂瞎比的。
孫仲壽把這幾句話向眾人解釋了,大家轟然致謝,對張
楊兩人神態登時便親熱得多,不再以外人相待了。孫仲壽道:
“張兄文筆不凡,武穆諸葛這兩句話,榮寵九泉。小弟待會叫
他們刻在祠堂旁邊的石上,要令後人得知,我們袁督師英名
遠播,連萬里之外的異邦士民也盡皆仰慕。”張朝唐作揖遜謝。
各人叩拜已畢,各就原位坐下。那贊禮的人又喊了起來:
“某某營某將軍”、“某某鎮某總兵”,喊了一個武將官銜,便
有一人站起來大聲說話。張朝唐聽了官銜和言中之意,得知
這些人都是袁崇煥的舊部。他被害之後,各人憤而離軍,散
處四方,今日是袁督師遭難的三週年忌辰,是以在他故鄉廣
東東莞附近的聖峰嶂相聚,祭奠舊主。聽他們話中之意,似
乎尚有甚麼重大圖謀。
當贊禮人叫到“薊鎮副總兵朱安國”時,一人站了起來,
張朝唐和楊鵬舉都心頭一震,原來這人便是引導他們躲入密
室的那個農夫,楊鵬舉心想:“原來他是抗清的薊遼大將,那
麼我敗在他手裡,也不枉了。”
只聽他朗聲說道:“袁公子這三年來身子壯健,武藝大有
進步,書也讀了不少,我和倪、羅兩位兄弟的武功都已傳給
了他,請各位另推明師。”孫仲壽道:“咱們兄弟中,還有誰
武功更高得過你們三位的,朱將軍不必太謙。”朱安國道:
“袁公子學武聰明得很,我們只稍加點撥,他馬上就會了。我
們三個已經傾囊以授,的確要另請名師,以免耽誤他功夫。”
孫仲壽道:“好吧,這事待會再議,誅奸的事怎麼了?”
那姓倪的殺虎英雄站起身來,說道:“那姓範的奸賊是羅
參將前個月趕到浙江誅滅的。姓史的奸賊,十天前被我在潮
州追到。兩人的首級在此。”說罷從地上提起布囊,取出兩個
人頭來。
眾人有的轟然叫好,有的切齒痛罵。孫仲壽接過人頭,供
在神像桌上。
張朝唐這才明白,他們半夜裡在箱中發現的人頭,原來
是袁黨的仇人,那定是與陷害袁崇煥一案有關的奸人了。這
時不斷有人出來呈獻首級,一時間神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