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到了深夜。
除了跟隨大將軍日久的那幾位之外,所有的人都有些心寒的感覺,而大將軍趙石對於女真人,契丹人的厭憎,已經讓所有的人都明白,如果讓大將軍帶兵攻下上京,將是怎樣一種恐怖的畫面。
曾經橫行北地的女真人,契丹人到了那個時候,離亡族滅種也就不遠了吧……
血腥味飄散在空氣中,攙和著從城裡飄出來的濃煙味道,氣味十分的怪異,就算那些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老卒,也難受的抽動著鼻子,恨不能將自己的鼻子一刀砍下來,才舒坦一些……
(悄悄求月票)
!
第十一卷 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二十三章 安定
(悄悄求月票)
大同城煙火繚繞,城中混亂卻迅速平息了下來,這樣的民亂,軍人一旦騰出手來,便沒有延續下去的可能了。
一隊隊的漢軍和秦軍士卒湧上街道,趁火打劫的被當場格殺,普通百姓被驅趕聚集起來救火,當然,在這樣的情形之下,難免傷及無辜,但也只能自認倒黴,在血淋淋的刀槍面前,百姓民亂什麼的都是浮雲一般。
有大將軍軍令在那裡,軍兵自可放開手腳,用強硬而又蠻橫的姿態,迅速讓混亂歸於平靜。
到了第二日,秦軍大軍入城,順便將糧食帶入這座被飢餓折磨了許久的城市當中,糧食一旦開始分發,也就代表著這次大同城的混亂徹底的結束了下來。
秦軍並未忙著安撫民心,以及漢軍各部上下,而是先要救火,大將軍趙石更是下令,將城中各處街道角落裡的屍體收集起來,一起投入火場,以免引起瘟疫。
之後更下令,凡大同軍民,不得食用冷水,並命軍中以及大同城內的大夫,前往城中各處巡視,凡有疫病跡象,立即處置,並焚燒艾草等物,還令軍中士卒,開溝挖渠,清理淤泥穢物,將清水引進城內,等等等等,欲將因戰事可能引發的疫情爆發機率控制在最低限度。
軍中戰死將士,全部葬於城外,並立碑已記其事,敵軍屍體,焚燒掩埋。
這樣一來,城內城外。皆是煙氣瀰漫,一股股怪怪的味道在大同城內外縈繞不去,讓人聞之慾嘔。
不過處置及時而又得當,當夏日過去,大同城並未有發現疫病爆發跡象,但經此一戰,大同守軍自不必提,從西京留守海珠兒以下,到漢軍各部,全軍覆沒。降的降,被俘的被俘,戰死的戰死,沒有跑出去哪怕一個。
大同守軍十餘萬,自此煙消雲散,再不復出現於金人番號之中。
大同城內的大火持續了將近七日,整個宏偉的西京行宮,大半付之一炬,直到七日之後。一場大雨下來,才算將城中兩處最大的火頭澆滅了下去。
這七天當中。秦軍上下可謂是用盡了辦法,甚至拆的房子就有一大堆,但若非這場大雨,兩處最大的火頭還是控制不了,也不知又要有多少民房建築要毀於大火之中。
西京行宮就不用提了,誰也不用想著把已經燒成了火炬相仿的火勢控制下來,火勢最大的時候,方圓幾里之內,都是熱氣騰騰。根本靠近不了。
西京行宮,自遼人始建,到之後屢屢擴充,一直到今日,終於走完了自己的歷程,多少園林屋舍,就此付之一炬。不復存於世上,又引得後世之人幾多唏噓,墨客騷人,感慨之餘。賦詩以記,這裡便不細說了。
大火過去,整個大同被濃煙籠罩了數日,天空中的煙氣仿若烏雲,將大同遮蓋在底下,之後數日不見陽光。
大同城內,不論軍民,皆是筋疲力盡,之後大同便陷入了詭異的平靜當中,因為沒有人再有力氣折騰了,即便是大將軍趙石,也是焦頭爛額,想著怎麼收拾殘局,別讓疫病爆發在這戰後之地上面,哪裡還有力氣再管其他什麼?
許多城中的女真人,契丹人趁著這個機會,改裝易服,扮作城中難民狀,就此躲過一劫的可不在少數。
等到南邊糧草一批批的運到大同,大同城才終於算是有了些生氣。
不過雖說大火燒了數日之久,毀壞民房無數,但對於這座北地雄城來說,並未將它怎麼樣,只是城中多出了數萬無家可歸的難民出來罷了。
經了這一場戰火,大同城依舊聳立在北地之上,但城中之百姓,卻已十去三四,可謂是傷亡慘重。
不過顯然,秦軍對這個很有經驗,嗯,也不能這麼說,只能說大將軍趙石對這個很有經驗,之後兩三月間,強令漢軍各部,以及城中難民,清理火場,修建房屋,漢軍這裡算是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