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2部分

後孃養的,不能借著商道之便逐利也就罷了,糧餉上也無法跟左廂軍司相提並論,守著這荒涼地界,著實眼紅東邊銀夏等處富得流油的傢伙們。

當然,現在說這些都沒什麼用了,右廂軍司勢弱,也不是一日兩日的工夫造成的,其中的原因,也非是一句兩句能說的清楚的。

到得現在,右廂軍司實已窮途末路,這個情勢許多人心裡都是明鏡一般。

從吐蕃大軍來到城下,聯營遍佈十數里,李成忠帶著眾將只在城頭看了一眼,心下駭然之餘,頭一個想到的便是,此城已不可守。

事實上,跟他一樣心思的人絕對不在少數。

三日以來,眾將議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李成忠只是命眾將安撫軍心,卻拿不出一點辦法來退敵,而眾將議論紛紛,說的雖多,卻也只能說是坐困愁城,無計可施……

“姑父,城南城西被圍的死死的,看樣子是出不去了,咱們得……早做打算啊……”

此時已是深夜,李成忠府邸中,李成忠面沉似水,聽著外甥在那裡著急上火的勸說,只是一言不發。

不過看上去平靜,心裡卻已是在暗暗後悔,當初將親眷送走,其實他自己也已有了離去之意,只是朝廷那裡有人送密信予他,讓他收攏人心,一旦議和事成,絕不會讓他沒個下場……

實際上,字裡行間隱約透露出來的意思,李成忠再明白不過。

時至今日,雖說右廂軍司已呈窮途末路之勢,但畢竟右廂軍司駐守西夏西南久矣,多年以來,見的陣仗不比左廂軍司少,和回鶻人還有著這樣那樣的牽連。

換句話說,右廂軍司的底子,在西夏各大軍司當中,那要算得上是厚的,就算這些年情勢急轉直下,但軍中之精銳還是留了一些下來。

而關節之處就在這裡了,朝中之事,身為党項皇族的他再是清楚不過,這些年來,朝中風波實際上就是皇帝和國相之間在鬥法。

說起來也是可笑,自太祖元昊立國,除太祖元昊南征北戰,國朝上下無有不服之外,以下歷代帝王皆都受制於人,少有人能像太祖元昊般乾綱獨斷的,不是政出後宮,就是主弱臣強。

這般一來,皇帝與外戚,皇帝與臣下之間的鬥爭,簡直是無日或無。

好在的是,左右廂軍司以及各大軍司相互掣肘牽制,從來沒有哪個將軍接著兵權在手,於朝堂上話事,不然的話,西夏也不能存世至今才對。

當然,由將軍而國相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當今西夏國相李元康,就是如此,此人在平滅任得敬之亂中暫露頭角,以後二三十年間,率兵屢次攻秦,官位扶搖直上,先帝晚年倦政,此人也越發得勢。

上面聯結朝中重臣,下面各大軍司司主不是出自其門下,便是甘為其驅使,所以,先帝駕崩,與秦人議和之際,此人趁機獨攬朝綱,成了西夏又一大權在握,爪牙遍佈朝野內外的強勢國相。

這話說的有些遠了,回到當前,其實在李成忠看來,李元康叔侄兩人一內一外,把持西夏軍政這些年,也沒什麼不好。

這叔侄兩人本就是皇族,比那些外戚看著要順眼的多的多,西夏皇族們的日子不好過,那根本怨不得旁人,誰讓歷代先皇都那麼能生呢……

當然,這些都是玩笑話了,李成忠看的很清楚,別說李元康叔侄掌權,就算是當今陛下拿到了權柄,皇族們的日子就能好過起來?

那才是真正的玩笑,說句大不敬的話,就算是當初太祖皇帝在時,殺起自己的子侄兄弟來,也不帶眨眼的,實際上,外姓掌權還要好些,總歸要忌憚一下皇族臉面,不會對皇族子弟大開殺戒。

實實在在是皇族掌權,要更加忌憚這些叔伯兄弟一些呢。

而李元康叔侄皇族出身,這些年下來,卻沒對皇族子弟大動干戈,只是將他紛紛貶至外方,其實已經算是宅心仁厚的了。

在這一點上,李成忠是看的分外透徹。

但話說回來了,身為西夏皇族,有些時候……你不爭,卻指望旁人心慈手軟?做夢去吧。

就像之前,密信到了他這裡,他左思右想之間,還是決定在右廂軍司等一等,右廂軍司看上去是完了。

但所謂破家還值萬貫呢,何況成軍百年的右廂軍司了,而這裡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西涼精兵。

這些在黃沙戈壁之間縱橫多年的軍漢,只要掌握住了他們,任是到了哪裡,都能賣出去好價錢來。

而密信中的意思,是要他選出精銳,去京師汰換一些京師近衛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