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兩個,這會兒誰也沒想那麼多,這麼多年過去,趙石對這個兒子的前程,已經不抱太多的希望。
這個兒子在他眼中,既沒有多大的野心,也沒有多大的魄力,在仕途上,一步步往上挪其實挺適合這小子的。
而在趙君玉這裡,也滿心的無奈,這和他想象中,走上仕途的那一刻,差距也太大了。
大考沒參加也就算了,選個地方為官,他插嘴的餘地都不多,怎麼著都有一種身不由己的感覺。
實際上,父子兩人的心底深處,都有著那麼幾分不滿意。
這幾分不滿意此時其實已經稍稍顯露了出來,書房中很安靜,趙君玉肅手而立,微微垂著頭,趙石則看著一封信箋。
父子兩人都沒說話,氣氛稍稍有些異樣,或無心或有意,誰說的清楚呢。
信箋是劍南路布政使寧向嶽親手所書,比朝廷文書早到了一些時候。
蠻王博薩病故了,南蠻諸部有了些騷動,不過,早有準備之下,南蠻的命運其實早已註定。
在大秦成武八年初夏,蜀中南蠻開始割裂開來。
此時朝廷旨意沒下,甚至於,朝廷還不知道蠻王博薩病故的訊息。
但布政使寧向嶽為了此事,卻已經準備多時了。
此次蠻人入京報喪的隊伍,會由蠻王幼子親自率領,實際上,也預示著蠻王之位的歸屬大致已經定下。
由博薩幼子繼承蠻王之位。
而其長子,會被封為土王,成為蠻族平地各土司之主。
所以,之後山蠻和平地蠻的界限,也就清晰了起來。
蠻王博薩的兒子們,一定不會很滿意,但有著蠻王博薩的遺言,以及大秦的支援,這事也不會鬧出什麼風波。
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蠻族各洞洞主以及土司領主們,安享太平很久了,很多人不願意蠻族之間再有紛爭。
秦人很強盛,大將軍趙石也還活著,各部日子也越來越好過,所以蠻族諸部就亂不起來……
趙石終於放下信箋,這事對他而言,不算什麼大事,樞密院之後要做的,其實就是略略向成都方向增兵,給南蠻諸部施加一下壓力罷了。
有了之前的諸般準備,蠻族突然大亂的可能性,幾近於無。
看著老老實實站在那裡的趙君玉,趙石緩緩開了口,“是不是覺著有些委屈?”
即便有了些準備,趙君玉身子還是僵直了一下,稍稍抬頭,在父親的注視下,他立馬垂下了腦袋,“兒子……不敢……”
(又斷更一天,阿草也是無奈了,這個星期有個大推薦,這麼下去,很可能會讓編輯不滿,讓給別人,啊,這個月怎麼這麼倒黴啊,對了阿草月底要回家看看,可能還要斷更幾天,唉,除了事先跟大家請假之外,阿草也只能說,下個月好好努力了。)(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為父
“要說呢,你應該覺著委屈,有志氣的年輕人,總不願旁人過多的指手畫腳,為父也年輕過,哪裡會不知道這個?”
“兒子……真的不敢做此想,只是覺得,父親殫精竭慮,操勞國事,還要為兒子的事費心至此,讓兒子情何以堪?”
“在為父面前,就不要說這些兜圈子的話了,朝廷上那些大人們比你說的周全,聽的人都膩了,這麼說吧……其實從你拜陳先生為師,路就已經在你腳下了,這些年,為父也沒強求你什麼,你說是不是?”
到底是自己兒子,臨行之際,趙石也不願苛責,實際上,趙君玉在他面前,就像透明的一樣,他想的什麼,趙石都能看的出來。
若是平日,心中有事的話,也就懶得跟他計較,置之不理了,趕到興頭上,定然就是一頓教訓。
但今日嘛,趙石只准備跟兒子說幾句。
為人父母者,總歸逃不掉為子女擔憂著想,趙石心腸硬朗,卻也非是真正的無情之人,在兒子臨行之際,自是不會再給兒子添堵。
反而是趙君玉有點不適應,訥訥的瞅了父親一眼,不安的道:“父親,兒子從來不敢心存怨尤,聖人云……父為子綱,兒子自小就明白這個道理……”
趙石笑了一聲,“聖人云……呵呵,不說這些,為父今天叫你過來。不是跟你糾纏這些無謂之事的。你呢。也已長大成人,說起來,為父常年在外,也沒怎麼管過你,不過,為父屢屢教導於你的一些話,你應該還記得吧?”
趙君玉毫不猶豫的點頭,道:“父親的教誨。兒子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