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滿臉的讚歎,搖頭晃腦之際,也是讚語不斷。
在場諸人皆是輕鬆隨意,周圍伺候的十餘個美麗少女,穿著清涼的夏衣,扭著細軟的腰肢,與這些放浪形骸的貴人們調笑不斷,間或假嗲做痴,咯咯嬌笑,穿花蝴蝶般遊轉於桌宴之間,卻是為這初夏的後園宴會,增了無邊的春色。
“也不用問,如此婉約細美之詞,一定是出自李鳳景之手了……”
“不錯,李鳳景詞風委婉,讀之總讓人迴腸蕩氣,欲罷不能,功底之深厚,實不讓於柳屯田,不愧是我蜀中雅士之翹楚……”
“可惜,李鳳景隨蘇安國出征禦敵去了,不然有其在此。醉燻之餘,填詞數首,當為樂事的……”
“李鳳景弱質之身,怎去了刀兵險地?難道也想學一學那班定遠……”
“年兄差矣,李兄出征之前,卻是與子佢秉燭長談了一番,李兄言道,溫柔之鄉。做出來的詞句皆有脂粉氣,不親聞畫角之音,金戈之鳴,他這一生,也不過是第二個柳三變罷了,此次若能得些許殺伐之氣,必能發雄健之音,做邊塞之曲……
諸位。這次李鳳景迴轉之後,詞風當另有一番境界,諸位拭目以待便是……”
眾人恍然大悟之餘,卻是連連讚歎。
“李鳳景果然好氣魄,當為我輩之楷模……”
“若真能如此。實為我蜀中文壇之幸事啊……”
正紛亂之際,卻是有個尖銳的聲音道:“李鳳景,其心可誅也……”
此話一出,一時間。場中卻是鴉雀無聲,眾人皆是驚詫莫名,接著便都對說話之人怒目而視,便是上首的青年貴人,也是臉色一變,眼中寒光頓露,威勢立顯。
這個青年不是旁人,正是後蜀太子孟謙。後蜀孟氏祖上乃是後唐蜀中節度使,後羽翼豐滿,後唐又是積弱不堪,根本無力約束這等封疆大吏,於是稱王稱帝也就理所當然了。
如今大秦興兵攻蜀,太子孟謙此時與同門下平章事王櫧一黨有隙,王櫧更乃齊平郡王舅父,兩家正斗的不亦樂乎。秦軍入蜀。如入無人之境,兩黨皆驚。算是暫時放下了恩怨,協力退敵,這才有了理國公趙方統軍,而樞密副使蘇方重為監軍的折中決議。
而昨日太子孟謙上書要親統援軍,往援劍門,卻為王櫧一黨所阻,心情不佳之下,今日這才召了一群近臣在這裡作樂。
雖說前方戰事如火如荼,但眾人也知道太子殿下心緒不佳,便也避而不談戰事上地事情,只是說一些風雅之事,以娛太子。
其實在這些人心裡,卻也並不為前方戰事著急,有劍門天險在,又有蜀中名將趙方統兵把守,料來秦軍也到不得京師這繁華之地,蜀中重文輕武之風在這片刻之間便已顯現無疑的了。
說話的是個黑臉的中年人,身子不高,相貌卻醜陋的緊,嘴唇很厚,偏偏生了一張大嘴,鼻子塌塌著,眼睛很大,眉毛卻很短,再加上一張黑臉膛,一身儒服穿在他身上,看上去沒有半點文雅之氣,反而有沐猴而冠之嫌。
眾人驚訝過後,卻是都露出帶著嫌惡的恍然之色,紛紛將目光移開,顯是知道此人的秉性,不欲與其爭辯的。
到是太子孟謙輕笑了一聲道:“孫文通到是每處驚人之語,此話又怎麼講?”
既然太子殿下問出了口,眾人雖都暗自嗤笑,卻也不得不將心中地鄙夷藏起來,露出傾聽之色。
說起這個孫文通來,也算是個異類,二十歲上中進士,卻因容貌醜陋,被考官笑語曰,可有鳳雛之才?
孫文通卻是當即答道,汝非曹劉,安識賢愚?
考官大怒,立將其劃為末等。
這個孫文通當時便道,這官兒不作也罷,之後數年也就沒了訊息。
不過數年之後,再次入京之時,卻已經是靖安軍參軍事了,卻原來是投筆從戎,當兵吃糧去了的。
據說很得理國公趙方之賞識,有意讓其為自己府上之司馬從事,但這人性子彆扭,不幾,便又在一次宴會上得罪了當今同門下平章事王櫧,更是指著對方鼻子大罵對方為禍國之臣,下場自然不用說了,未幾,便被貶為庶民。
太子跟王櫧斗的正烈,頗已有了些對方反對的我便同意,對方同意的我便反對的意思,於是孫文通搖身一變,便成了東宮侍講,世事無常,在他身上是表現的淋漓盡致。
當過兵,與南蠻著實見過些刀槍戰陣的孫文通在太子近臣之中,自然是格格不入,頗有些形單影隻地意思的,一來因其長的太醜,二來嘛,眾人皆是自詡為高雅之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