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7部分

宄つQ���廡┣鬃逍睦錚�疵揮邪氳闈岷鋈⌒Φ哪鍆罰�遠嘉ㄎㄅ蹬擔�桓以儆幸煲欏�

接下來其實也就應該閒下來了,畢竟是年根兒上,除了朝堂上的大人們還在忙著國事,其他人卻都在顧著自家,而他這個羽林中郎將,國武監督學,除了在家等著過年,也就沒多少旁的事情了。

但實際上,還有許多事在等著他呢,頭一個,經南十八提醒,宮裡太后娘娘那裡是不是得走上一趟?還有禮部尚書大人那裡……

趙石一聽,也只暗歎了一聲,也確是如此,宮裡得自己親自去一趟,這個根本沒商量,至於其他幾處,也得他親自登門,而且還不能選在年後,都是約定俗成的規矩,若沒有南十八這等人在旁提點,只這些事就能讓他頭大上三圈。

事情不算大,禮物什麼的也不用他操心,只當是溜溜腿了,其實以他現在的身份地位,這幾家走下來,年後也就沒什麼事了的,到了那個時候,只等在家中,接待上門拜年的就成了。

要說還有走動的地方,那就只剩下去拜見幾位泰山大人了,但算起來,幾房妻妾中,也只李金花的伯父李敢當在京師,要不就是種從端的正房娘也在,這兩處還能走上一趟,其他也就沒了去處。

當然,事情不只一件,第二件,便是翌年國武監生員的招募事宜,國武監二年所要招募的生員,可就不能像頭一年那般草率了,第一年還可以稱之為是權宜之計,若是第二年也那麼搞,對國武監的名聲之損害將不可估量。

試想一下,你招募的生員來歷都是亂七八糟的,即便是你規劃的再好,在旁人眼中,又會是個什麼樣?又會是什麼個名聲?又有誰願意將自家兒郎送入國武監?

這事趙石自然上心,本來已經交給南十八等人商議,這會兒聽來,幾個人商議了幾次,卻還是沒個確定的章程出來,為什麼?無非還是國武監勉強創立到現切都是平平淡淡,就和後世創立品牌是一個道理,你牌不亮,旁人也就不會上趕著來買你的東西,而且這還是個慢功夫,一兩年見效的可能性趨近於零……

所以想要招到滿意的生員,也就為難的很了。

南十八等幾個在此事上也是意見不一,定不下來,加之幾個人心裡都有些狐疑,苦心辦學,這在幾個人想來到沒什麼,只是這位的身份……未免讓文人出身的他們都有些哭笑不得……覺著不怎麼靠譜兒。

直到幫著趙石從無到有,開出了偌大一攤事業出來,赫然發覺,這國武監……說不定真能成就一番留名青史的偉業?

留名青史這幾個人心裡那就太強大了,強大的令人根本無法拒絕其誘惑,至於國武監教授的根本不是什麼聖人之言,到是在其次了,儒家是正統之學沒錯,但聖人他老人家也沒說兵家就是歪理邪說不是?

所以等到現在,國武監不但搭起了架,且還有了生員,幾個人也都慢慢上了心,於是,對於國武監第二年生員招募之事,爭論也就激烈了些。

像陳常壽就以為,招收落第士入學,那是好,不但省了讀書習字的麻煩,說不定還能教出許多文武全出來,滿腹經綸,卻有精通兵事,不讓諸葛,周瑜等專美於前,想想都讓人神往不已不是?

而孫文通繃著一張黑臉卻是連連反駁,他雖是文人出身,但切身經歷卻是讓他深恨文人誤國,對陳常壽的提議自然是不屑一顧,卻是覺著國武監,國武監,選些婆婆媽媽,只知拉幫結派,爭權奪利的文人進去,將來定讓國武監之名名存實亡,還是從軍中抽調俊傑充入國武監為上。

李博文呢,這回卻是和起了稀泥,覺著國武監這次招募的生員就不錯,不如先瞅瞅,哪裡來的生員出彩些,再行定奪也是不遲。

而照南十八看,則又是另一回事了,他卻是覺著,從世家大族裡面招募年輕弟要好些,這些世家不但有底,好教導,且能大壯國武監聲勢,有利於國武監將來,他這就是單從利害關係來考慮了。

反正,四個人四個說法,爭論來爭論去,也沒個定論,其實也不怪這幾位文人中的頂尖人物意見不一,鮮事物從出現到壯大,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沒什麼好奇怪的。

既然定不下來,所以終還是得趙石來拿主意,這非是官場政爭,是地道的實務,讓人撓頭的實務。

南十八那裡說的口乾舌燥,將這前前後後的關節都說清楚,趙石聽罷,眯著眼睛想了良久,咬了咬牙,此事看來還是要落在西北張大將軍身上了,老這回還就不招讀書人和世家了,單衝著能戰的鎮軍過去,由國武監,到鎮軍,慢慢積累名聲,待到有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