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財迷心竅傢伙在高祖宗廟裡偷了個玉杯,被衛士抓獲。這件事情,讓劉恆惱怒。
他的確應該惱怒,有人在老爹身上打秋風,不惱怒就很不合情理了。更重要的是,劉恆極相信鬼神,一天到晚燒香拜佛、小心翼翼,生怕伺候不周,死鬼老爹會擰他耳朵。可不成想,竟然有人跑去宗廟裡偷東西,完全是作死的節奏。既然有人作死,那就滿足他們的要求。
劉恆毫無新意地把這件事情交給了廷尉。
張釋之翻了幾天法律條文,最終做出了判決:斬首。
劉恆很不滿。不會吧?這麼輕?你小子是怎麼判案的?判的很不解氣。跑去宗廟偷東西,怎麼著也該誅九族。
張釋之又一次來勁了,“按照法律規定,斬首已是盜竊的最終處罰。盜竊宗廟器物誅九族,若以後有人挖長陵(劉邦的墳墓)一抔土的話,該當如何?”張釋之這句話說的是比較重的,多少有點拿劉邦開涮的意思。
然而,劉恆沒往這方面想,反而跑去和老孃薄姬商量了半天,認為張釋之有道理。
他再獲成功。
這個人從參加工作起,好像從來沒按領導意願辦過一件事,每一次都和領導敲鑼打鼓地對著幹,而最終結局似乎都按他的辦法來。不得不承認,他的確很有一套。然而,劉恆還對他極其信任,只要他一開口,根本沒有別人說話的份。最終搞的人見人怕。
時人流傳這麼一句話:“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
當然,這句話說得有些誇張,但不得不承認,這個人用其一生都在維護法律的公平公正。可以試想,連皇帝的話都在法律面前打折扣,還有什麼人他不敢得罪?
應該說,這個人為西漢第一個盛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正因張釋之很牛氣,才入得張蒼的法眼。對張蒼來說,想搞掉皇帝極為信任的新垣平,憑他自己的實力肯定不行,必須請個大神出來幫忙。這個人非張釋之莫屬。
第十六章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
張蒼暗自派人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不出所料——偽造。張蒼的老臉上浮現了一絲讓人難以捉摸的笑意。
證據確鑿,應該動手了。然而,張蒼靠在椅背上喘了幾口粗氣,對侍從說道:“去把張廷尉請來”。
“張廷尉”的名字叫張釋之,前邊提到過,這是一個有良心的狠人。
張釋之我在前邊提到多次,但沒有著筆介紹,事實上這個人很不簡單,並且他在劉恆心目中的位置是一般人比擬不了的(鄧通除外),張蒼在這方面也難望其項背。他的仕途經歷很能說明這一點。
有意思的是,張釋之出身和鄧通一樣,學習一般、家境富裕,成年後老爹掏錢給他捐了個郎官,打發他進京謀個前程。
然而他沒有鄧通的那份運氣,在京城渾渾噩噩地晃盪了十來年,花了不少錢卻沒撈到一個實差。郎官當到這份上,想混出頭已基本很難。因此,張釋之決定步絕大部分郎官的後塵——辭官歸鄉,做個富家翁。
而就在此時,一個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袁盎。
就在張釋之收拾行囊準備離京時,袁盎舉薦了他,並替他找了份工作——謁者。
張釋之留了下來,並在不久後得到了劉恆的召見。這是張釋之進京後第一次見到皇帝。至此,他的命運發生了轉機。那次面聖,張釋之就秦亡漢興之事侃侃而談,得到了皇帝的認可,並當場升了他的官——謁者僕射(謁者的長官)。
有了這個身份,就有陪皇帝溜達的機會。一次隨劉恆至上林苑觀虎,劉恆心血來潮,問了上林尉(上林苑長官)幾個問題,可上林尉滿頭冒汗、唧唧歪歪說不出個所以然,惹得劉恆勃然大怒。好在上林尉身旁的一名嗇夫(上林苑的一般小職員)及時解圍,對幾個問題作了周全解答。劉恆對嗇夫比較賞識,當場就決定讓他和上林尉換個位。
身旁的張釋之站了出來,“皇帝認為周勃、張相何如人也?”
劉恆想都沒想,答了一句:“年高德劭之長者。”
張釋之接著開口了,“周、張被稱為長者,卻不善言談,現嗇夫憑伶牙俐齒而被越級提拔,恐上行下效,樹不正之風。”
張釋之一句話壞了嗇夫的前程,可他本人在劉恆的心中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升了他的官——公車令,負責宮門警衛、接待、傳達之事。要說這也並不是多了不起的職務,只不過是個門頭而已。但張釋之的確是個人才,隨便為他搭個平臺都能幹出點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