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纏在一隻鵰翎箭上,隨後,手持寶雕弓上馬就往南鄭城方向跑去。
城中王府。
楊勇此時正在觀看由張勳親自送來的城外箭書。楊諒、楊素等人都在靜等著。
“唉!這可如何是好?皇叔且看此信。”楊勇看完書信後輕聲嘆息著說道。
楊素接過信來,忙匆匆檢視著,看罷說道:“這張恆信中言,只要陛下雙手奉上傳國玉璽,圍城大軍即可退出漢中返回京城,這---”楊素猶豫起來。
“陛下,大哥,切勿交出玉璽啊!若是交了,大哥你這皇位便不正了,如何能在調動各處人馬勤王?”漢王楊諒驚呼道。這也是楊素心中擔心的事情,交出玉璽誠然可以暫避眼前戰禍,但非長遠之計。
蘇威聽了也拱手道:“陛下,臣以為傳國玉璽不可交給晉王,晉王一旦獲得玉璽便能在京城稱帝,那時天下之民便會認他為天子,置陛下與不顧的。”
韓洪也忙接著說道:“僕射公所言極是,臣也不同意交還玉璽。玉璽在手,陛下到哪裡都是這大隋正統,失了玉璽則不然。”
“諸卿說得不錯,但這南鄭城第一日被攻,便塌了半扇城門了。顯然是晉軍準備不足,無法繼續。若是其多備火器再炸,城門豈有不失?我城中守軍被其火器死死壓制,頭也不能抬,處於極為被動之地,這仗還如何打得?”楊勇焦躁的問眾人更像是在問著自己。
“陛下,若想兩全,老臣有一計現不得不用了。”楊素見眾人都無主意,只得將自己所想對楊勇說道。
“皇叔儘管說來。”
“唯今之計只能投往益州成都了,有劍門雄關足可輕易阻擋追兵,就算他軍中火器也奈何不了劍門關。陛下在蜀中足可稱帝維持大隋正統。天下有識之士也必將投到蜀中以事陛下的。”
楊勇聽了一時無語,低頭沉思著。
“陛下,可暫退蜀中,小弟便在此城為陛下堵住追兵。只需加固城門,小弟便可守住此城,不怕他缺糧不退。”楊諒挺身說道。
“陛下,漢中緊鄰京城,運糧過來不過5日,說不定其補充之糧正在路上。這南鄭城池雖堅固,但卻是孤城一座,無江河阻敵,無雄關天險,在此長駐無益,不如聽越公之言,皇駕遷往蜀中避亂。我等已經休整一日了,明日便可突圍而去。”蘇孝慈起身說道。
“蘇愛卿,這耽誤出城的一日,南鄭四門都有晉軍圍堵,如何衝的出去?”
“陛下,老夫已經看過了,四門之兵中東門晉軍最多,西門次之,計有2萬之眾。南北兩門兵雖最少,但卻無路可去蜀中,只有從西門突出直奔劍門。老夫願率3萬人馬為陛下在前開路,保陛下衝出城去。”
“陛下,小弟這裡留5萬人馬守城足矣,其餘人馬不止3萬,盡皆歸皇叔指揮。在好生休息一日,可與明日夜晚突然從西門殺出,料他不防。”
“五弟,不如棄了南鄭同往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