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的反應,到時候與貴部發生衝突,這就是我們沒有辦法控制的了。”楊善德說道。
“我已經派人送信通知了第十師的人,相信他們現在正等著兩位的決定呢。”吳二柱說道。
楊善德與盧永祥兩人相視一眼,嘆了一口氣說道:“事已至此,只能如此了,我寫一封信,請代為轉交。”
然後楊善德修書一封,盧永祥也在信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吳二柱就派人正是通知了駐紮在二十里外的第十師。事情發展的很順利,現在的民**隊,主要是以最高主官的命令為主,這些軍隊缺乏信仰,誰管飯誰當大帥就聽誰的,所以大帥發話了,自己愉快的投降了事。
兩萬多人交上自己的武器,空著手住進了原來華福軍的駐地,只不過被限制了自由。原來這裡駐紮的第二師和第三師全部開拔到他處,所以空閒出來很多地方,正好用來安置這些俘虜,吳二柱也不虐待他們,郭宇說過都是民國的軍人,只是因為政見不合才起紛爭,所以沒有必要讓下邊的人跟著受罪。
這些俘虜到了軍營,住進了華福軍的宿舍,看著那整潔的房間,乾淨的被褥,這些人都有些不敢觸碰。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吃飯號響起,這些人都集合到操場,華福軍的人帶著他們進入食堂吃飯,這裡的伙食讓這些苦慣了計程車兵都有種過年的感覺,每個人都可以隨便吃主食,饅頭米飯管夠,菜是燉的白菜豬肉粉條,每人還發了一個肉罐頭,吃完乾飯還有大桶的雞蛋湯擺在那裡,隨便盛隨便喝,這那裡是當兵呀,這簡直是當地主來了。
這些人中已經有人很久沒有吃過這樣豐盛的飯菜了,要是當俘虜都有這樣的待遇,那我就在華福軍這裡當一輩子俘虜好了。
當然楊善德和盧永祥及團級以上軍官待遇自然不同,全部被請到師部宿舍樓內休息,等待戰後統一處理。當然這些軍官也不慢待,好酒好菜的吃著,就當是請來的客人了。
至於為什麼這樣做,這都是郭宇的安排。在當晚得知楊善德和盧永祥被生擒以後,郭宇也非常高興,後來在仔細斟酌以後,命令吳二柱儘量讓第十師投降,因為郭宇有了新的想法,他準備集體收編第十師,當然收編那些高職務軍官不容易,但是對付那些士兵和低階軍官,郭宇還是有辦法的。
現在的民**隊,最缺乏的是什麼,就是一種精神,因為現在的軍隊只是各個大小軍閥的私兵,一但自己的將領出事,另投他處如家常便飯,後世有統計,說在軍閥混戰時期雖然打仗非常頻繁,但是死人的數字卻並不高,軍隊打順風仗還可以,一但戰敗或者戰況不利,這些士兵就會消極怠工,最後等著各個軍閥手中的王牌部隊拼出勝負後,在投靠勝利的一方,雖然有些可笑,但是這就是真實的情況。
郭宇沒有見楊善德和盧永祥,因為現在沒有必要,等待戰爭結束以後,再見不遲。
第145章:江蘇戰爭
被俘虜的第十師入住華福軍軍營,就是郭宇做出的指示,他要讓這些士兵真正感覺一下華福軍的生活。所以雖然對這些俘虜兵一方面嚴加看管,一方面派人開始對這隻部隊進行教育訓練,郭宇準備等這場戰鬥結束以後,這些俘虜估計就都已經轉化為華福軍的一份子了。
這些俘虜只吃了一天的白食,第二天開始就開始了緊張的訓練,就算是那些營級以上軍官也要像普通士兵一樣參加訓練。訓練的內容和華福軍的訓練大綱相同,但是明顯把學習教育的時間加長了,郭宇部隊中的教導員們全部開足馬力,對這些軍閥計程車兵開展華福軍思想深入教育活動。
可以說教育是成功的,這些軍閥士兵的意志也沒有多麼堅強,看到華福軍的條件這麼好,雖然訓練累了點,但是吃得好,軍官對下屬也不像原來的部隊那樣不把士兵當人看,這些華福軍的軍官都很講道理,只要教育課程和訓練完成的好,絕不隨意打罵體罰,其實有這些士兵們就已經很知足了,自然對加入華福軍沒有一點牴觸。
而且透過學習,士兵們逐漸接受了華福會教義,很多原來沒有信仰整日裡活得渾渾噩噩的人,突然之間找到了生活的方向,自然也更願意加入華福軍。
自後在郭宇打完這場仗以後,第十師基本上已經收攏轉化完畢,最後剔除那些有劣跡和不合格計程車兵以後,留下了近一萬八千人,當然這是一個月以後的事情了。
而郭宇也不可能放棄如此好的機會。派兵直接發兵上海,佔了上海的原來第十師的地盤。但是華福軍並沒有進駐上海,因為上海太過敏感。而且也沒有必要將軍隊開到市區,現在這裡只有郭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