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宗問狀,姚曰:“臣就縛時,止見一夜叉耳。”時遂呼德為“王夜叉”。】
淶源又稱飛狐,該縣地處太行山區,地形複雜,境內層巒疊嶂,溝谷縱橫,大隊人馬難以鋪開,適於特種兵活動。王德請了當地老鄉作嚮導,一眾將士在老鄉的引導下,翻山越嶺,或偷襲、或強攻,直奔淶源而去。西北王師已至,眾鄉親難掩興奮之情,能為自己的軍隊效勞,那是值得高興的事,他們踴躍提供情報,樂意充當嚮導。敵軍無所遁跡,縱想設個埋伏,打個冷槍,往往反被宋軍抄了後路。
驛馬嶺守敵不敢硬抗,先是撤回北石佛,又再撤回淶源縣城。前鋒王德進抵淶源城下,劉通的大軍接踵而至。淶源北面的飛狐峪、東面的紫荊關乃太行八陘之二,飛狐峪北連蔚州,紫荊關東連易州,二關地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飛狐之地自楚漢戰爭以來,直至宋遼戰爭,無不凸現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易州境內的紫荊關同樣如此。
【當年,蒙古軍攻金國居庸關不能入,乃取紫荊,拔涿易二州,遣別將自南口反攻居庸破之。當代,東西走向的108、112二條國道和南北走向的207國道即在淶源交匯,淶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關在手,即可橫穿東西,縱貫南北。誰佔據這二個關隘,誰就獲得戰略的主動權。欲搗黃龍,需平河北;欲平河北,必下二關;欲下二關,先取飛狐(淶源)。徵東軍之所以選擇進取飛狐,其出發點即在於此。
金軍從東南西三面增兵淶源,同時駐重兵于飛狐峪、紫荊關二處隘口。金軍的構想是,即使丟了淶源,還有二處險隘可峙,只要掐住二大要隘,就如同掐住宋軍的咽喉,宋人只能望關興嘆,說不定還能一舉殲滅。
奪飛狐易,奪二關難。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金軍只需固守二關,宋軍便只有插翅才能飛過去,正如飛狐峪一樣,唯有飛狐才能飛越。
宋軍十五萬人分駐二地,一在飛狐,一在北石佛,二部互為犄角。數萬金兵守在城中,撒離喝坐鎮飛狐,打定主意要與宋軍一較高下:宋軍兵力佔優,來勢兇猛,即使不能擋住宋軍的進攻,也要拼他個七零八落。
西北軍開始了東進的第一場攻堅戰。
楊震、姚雄領二萬人攻南、北二面,王德、孫昂、劉錡、魯達、李逵領三萬人主攻西門,凌振的火器兵助其攻城。宋軍的器械佔據優勢,因此敢於強攻。攻城的總兵力為五萬,其餘蓄勢待發。弓弩兵射住敵軍,火箭和擲彈筒專找敵將攢射,攻城兵架起了雲梯,身披鎧甲蜂擁而上。金軍自城牆上澆下熱油,滾下石塊,從城垛口射出弩箭。宋軍有備而來,攻勢凌厲;金軍則糧械充足,防守嚴密。飛狐城下箭矢紛飛,聲震九宵。宋軍強勁而密集的箭弩,壓得金兵幾乎抬不起頭。
南北二面的進攻,意在分散金軍的兵力;西面,工兵填平了塹壕,在城牆腳下挖掘地道,火器兵把炸藥埋將進去,點燃藥引,轟的幾聲巨響,城牆炸開一個大口,大軍發起了衝鋒。撒離喝領兵來戰,可是金兵城牆被破,藩籬不再,氣勢已沮,他們最為忌憚的宋軍火器還是給碰上了。西北軍攻破敵軍的防線,士氣大振,近十萬大軍圍攻數萬金軍,佔據壓倒性優勢。
飛狐是守不住了,撒離喝開啟東門,往東敗走,南北二面的守軍無心再戰,跟著城西的敗兵向東門逃去。城東的宋軍攔住金軍截殺,前後夾擊之下,金軍損傷慘重。撒離喝扮成兵卒,趁亂脫出重圍,瞅個機會往荒山野嶺鑽去,其餘軍卒悉數被殲。徵東軍拿下飛狐,下一個重點目標是紫荊關。至於飛狐峪,因其北面的蔚州已在呂將之手,南面的淶源又被我軍佔領,飛狐峪的金軍已成無源之水,不攻自破,困也將他困死。
飛狐之戰,殲敵二萬,俘敵近萬,收編遼漢軍卒三千餘人。隨後,宋軍兵分二路,一路東進紫荊關,兵十萬;一路北上飛狐峪,兵五萬。劉通率軍進抵紫荊關,在紫荊與西莊之間立下寨柵。撒離喝有五萬人守在關上,宋軍想要闖關而過,那是痴心妄想。
紫荊關位於易州城西北九十里的紫荊嶺上,因此處遍佈紫荊花而得名。城東為萬仞山,城西有犀牛山,城北為拒馬河,城南是黃土嶺。關卡就在依坡傍水、兩山相夾的盆地內,四周屏障天然,有“畿輔第一雄關”之稱。
此時的紫荊關上,金軍駐紮重兵,而且嚴加防範,強攻是無法拿下的,偷襲的機會也不大。攻打紫荊的時間可不能太長,紫荊若不能下,則需及時轉向,從飛狐峪北上蔚州。拿下飛狐峪是不成問題的,飛狐峪之敵已成甕中之鱉,我軍南北夾擊,金軍不降只有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