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上駐蹕欒城縣城內。
○乙酉。上駐蹕真定府大阜城驛。
○諭大學士等曰、直隸學院楊名時、考取生員、以能背誦五經者、即取之。照例考取文字、人心自服。如考取背誦五經、事繁亦不合例。且楊名時秉性好異。考取時、但系富室文字、雖好斷斷不取。倘貧寒內有粗知文意者、即取之考校應論文學優劣豈得論其貧富耶。
○免浙江諸暨等五縣、本年分旱災額賦有差。
○山東巡撫王國昌疏言、東省蒙皇上截漕發帑、差官賑濟、萬姓歡呼、籲請代題謝恩。上曰、王國昌疏稱小民感戴祝頌等語、朕自御極以迄於今、但以民生為念、未嘗一刻不廑諸懷。民無災傷、各得其所、小民雖不行祝頌、朕心自懌。聞今山東、直隸、河南、谷價騰貴、朕愈加軫念。此所奏已知之。
○丙戌。上駐蹕定州清風店。
○丁亥。上駐蹕清苑縣徐河橋。
○戊子。上駐蹕新城縣高碑店。
○己丑。上駐蹕良鄉縣城內。
○禮部尚書韓菼、以病乞休。得上□日、韓菼以工於時文、故屢經擢用至禮部尚書。前管翰林院事務時、於庶吉士並不勤加教習、每日率領飲酒、以致庶吉士亦皆疎於學習。至於九卿會議之處、不以國事直言、惟事瞻徇、所行甚為非體、殊不逮其所學。今自知其非、稱病求罷、殊屬不合。著仍留任。嚴飭行。
○庚寅。上回京師。詣皇太后宮、問安畢回宮。
○上諭大學士等曰、前南巡多由舟行、官民群集兩岸迎駕頃西巡、皆由陸路、凡臨幸郡邑、官民無不扶老攜幼、歡騰道左每清問及之。又令在乘輿左右、備諮地方之利弊彼皆抒誠陳奏是以風俗民情、靡不洞悉。朕巡幸七省畿輔秦晉、民俗豐裕江浙、則較三十八年時更勝。山東近因水旱、大異疇昔。河南百姓、生計甚艱。此二省之民、深廑朕懷。又聞各省火耗、俱是加一。錢糧最少者、惟有甘肅。通計正額共二十八萬有奇。加耗亦止二萬八千。州縣官錢糧既少、加耗無幾、不敷用者、宜或有之。其餘賦額皆多、如一州縣、正額有二三萬、加耗即至二三、宜敷用矣、而州縣官仍有以艱難告者、其故安在。朕隨地諮訪、督撫雖有不受饋遺者、然饋藩臬者若干、饋道府者若干、豈可盡雲廉吏乎。
○以故一等精奇尼哈番趙良。棟次子趙弘燮、襲職。
○免江南徐州衛、本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旌表江西烈婦李廣生妻陳氏、守貞拒奸、被刃殞命。給銀建坊如例。
○辛卯。上諭大學士等曰、朕頃巡幸西省、閱視汾渭二水、俱屬大河、直與黃河相通。河南等處米穀、似可由黃河轉運。但聞三門底柱水勢極溜、船不能上。朕欲親往閱視、因陝州知州奏無路徑斷難行走遂未果行。特命三貝勒允祉同近御侍衛往視、據回奏言、伊等遣人乘騎、涉河一道、閱有神人鬼三門、俱系鑿石開通、水從三門流出、其勢甚寬、其流甚急。古人於崖上鑿有曳船眼孔、但未經以船試驗、不知可否行走。前總河靳輔、亦曾奏黃河通於汴河、但淤墊年久、若行疏導即可運糧。朕至河南、閱河南府、居各省之中、水路四達、最為緊要之地、應於此處、儲積米穀。每年田畝豈能必皆豐收。倘山陝等省間或收成歉薄、即可將此積貯米穀、修造船隻、由黃河挽運。若到三門底柱、船不能上、亦可於三門底柱、造船剝運、以至山陝。誠使河路疏通、則商賈人民、大有禆益。所宜於無事之時、預為籌畫者也。豫省每年解京漕糧、二十萬石有奇。若將豫省三年漕糧、截留備用、則陝西等省、雖值歉收之年、將此米穀、運至彼處賑濟、殊屬有益。俟明歲遣大臣往視。又諭曰、朕今番西巡、見直隸、河南、陝西、山西、四省接壤、山西澤州人、如授河南懷慶府地方官、雖雲隔省、相去實不過百里、得無徇庇伊宗族親戚之私意乎。又直隸人、在河南接壤處、河南人、在直隸接壤處、居官者甚多。嗣後補授外官時、掣籤所得地方、如隔伊原籍五百里外聽伊赴任。如五百里內、雖隔省、著迴避。
○封和碩恭親王常寧庶出子海善為多羅貝勒。
○調西安副都統祖良璧為正藍旗漢軍副都統。
○壬辰。調杭州副都統許廷臣、為鑲白旗漢軍副都統。
○升陝西漢中城守副將韓忠、為貴州威寧總兵官。
○免直隸滑縣、本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四川道監察御史劉若鼐、疏參山西巡撫噶禮、貪婪無厭虐吏害民、計贓數十餘萬。太原府知府趙鳳詔、為噶禮心腹專用酷刑、以濟貪壑。得上□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