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的父母都已經去世,祖父母也都不在了,姐弟當中,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留在南方不肯回來的弟弟。妹妹早年已經出嫁,並不在京城。至於劉長卿的弟弟,也早已成親,不曾回來。如此說起來,劉長卿上面沒有一個正經的長輩。下面也沒有掣肘,如此說起來,這府裡果然是劉長卿說了算。
劉長卿的那位同房長輩,不過是劉長卿的庶母,為劉家生了一個兒子,是劉長卿的庶兄。庶兄早在當年的劫難中就已經過世。庶母跟著劉家人流放,一直活到劉家被大赦。劉長卿感念她當年在流放之地照顧自己弟弟妹妹的情誼,感念她對劉家不離不棄這麼多年,所以將人接到京城來住。
那位同房嫂嫂,則是劉長卿另外一位嫡兄的妻子。劉長卿的母親,一共孕育了三子兩女。一個女兒做了皇后,最後卻落到那個結果。嫡長子,早在劉家被流放之際,已經同劉長卿的父親一起被砍頭。至於嫡次兄,雖然倖免於難,但是受了刑,落下病根,等到了流放之地沒幾年也去了。劉長卿另外一個嫡姐,早在當年劉家出事的時候,就已經在夫家上吊自盡。留下的兩個孩子,也早就同劉家斷了關係。
說起來,劉家長房嫡系一脈,就剩下劉長卿還有他的侄子。至於那個在南方的弟弟,也是庶出,出嫁的妹妹同樣也是庶出。還有隔房的那些人,都可以不用理論。真正要關注的就是,劉長卿的嫂嫂同兩個侄女還有侄子。至於劉長卿那位庶母,如今不過是被供起來,諸事不管。
蕭明瑜的手放在劉緒的名字上,劉緒就是劉長卿的侄兒。還有劉長卿的嫂嫂狄氏,這二人才是韓氏需要費心的。
這一晚睡得不太安穩,畢竟是換了一個環境,還不能適應。次日一早,險些睡過頭。洗漱完了,帶著明成去給韓氏請安。此時劉長卿已經去上早朝。
韓氏笑著招手,“來的正好,同母親一起用早飯。”
蕭明瑜問道,“娘沒同劉叔一起用嗎?”
“你劉叔起來的太早,他不捨得娘跟著他一起受苦,故此早上我都沒同你劉叔一起起床,早飯也是分開用的。往日娘也是獨自一個人用早飯,今兒你們來了,我們娘三一起,也熱鬧一點。”
蕭明瑜點頭,同明成一起入座。蕭明瑜沒問劉家的那些人,吃飯的時候說起這些話題,太過倒胃口。
用過了飯,蕭明瑜就陪在韓氏身邊,看韓氏處理家務。韓氏處理家務也是一把好手,而且劉家的事情不多,人情來往也算簡單,所以不到一個時辰就完了。
接下來就是個人時間,蕭明瑜本想陪著韓氏說說話,門外丫頭來稟報,說是二夫人過來了。
蕭明瑜挑眉,所謂的二夫人就是劉長卿的寡嫂狄氏。
蕭明瑜就同韓氏說道,“本來是女兒去給二夫人請安見禮的,沒想到二夫人倒是先過來了。”
韓氏拍拍蕭明瑜的手,“不用擔心,二夫人是個很好說話的人。”
狄氏帶著一雙女兒來見韓氏。蕭明瑜趕緊起身上前,同明成一起主動請安見禮。
狄氏明顯愣了一下,微微一笑,“這就是弟妹的那一雙子女吧。”
“正是。本是想帶他們過去給嫂嫂見禮的,哪裡想到嫂嫂倒是想過來了。是我失禮,還請嫂嫂見諒。”韓氏客氣的說道。
狄氏不在意的笑笑,“這些虛禮,不用太過在意。好一雙標誌的孩子,弟妹果然有福氣。讓人羨慕的很。”
韓氏笑著客氣了幾句,招呼狄氏落座。
到這會,蕭明瑜才有機會仔細打量狄氏。數十年的流放生涯,在狄氏身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記。蒼老,憔悴,臉上一道道的歲月刻痕,已經不是養尊處優的生活能夠改變的。不過基本的風度還在,畢竟狄氏當年也是出自名門世家,是大家嫡女。
再觀狄氏的一雙女兒,大的同蕭明瑜一般的年紀,小的那個也就十二三隨左右。二人都顯得怯生生的。這兩個姑娘都是在流放地出生,自小就生活在那苦寒的地方,可想而知她們過去的生活是很不好的。即便如今被大赦,跟著家人長輩回到京城數年,還不能適應京城的生活。尤其是劉長卿回來後,讓她們過上有僕婦伺候的日子,更是讓她們很不習慣。流放地的生活在她們身上刻上了深深的印記。這些印記,或許三五年,或許七八年才能消除。也許一輩子都會刻印在她們的身上,一輩子都擺脫不了。
韓氏客氣又周到的問道,“嫂嫂來尋我,可是有什麼事情嗎?”
狄氏笑道,“也不是什麼大事。之前你送來的衣衫,孩子們都穿過了,都是上等的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