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拔營南進。十五日,燕軍行至禹城,在城北二十五里駐營。午後申時,燕軍起行,連夜倍道而進;拂曉,來到濟南城下,這時李景隆軍尚餘十餘萬,燕師欲乘其倉促佈陣未定而一舉擊潰之。李景隆如驚弓之鳥,對突然出現在眼前的燕軍又不及防備,一戰即潰。燕軍得馬七千餘匹,李景隆單騎而逃。

燕兵列陣圍攻濟南。鐵鉉督眾悉力捍禦。濟南為江南屏障,是天下之樞會,為兵家所必爭。朝廷升鐵鉉為山東布政使,召還李景隆,改命左都督盛庸為大將軍,右都督陳暉為副將軍,以迎燕軍。

濟南城池堅固,將士齊心。燕王見不能驟克,便命人射書信入城勸降。而城中也送出一書,朱棣一看,原來是儒生高賢寧所作的《周王輔成王論》,其旨在請燕王罷兵。朱棣自然對之不予理採。

燕軍久圍濟南不克,便築堤壩攔截河水灌城。城中將士軍民,人心大恐。布政使鐵鉉鎮定自若。他想了一條妙計,一定讓燕軍三日之內撤兵。鐵鉉讓守城人假裝痛哭,大呼〃濟南急矣,亡無日矣〃。撤去防守器械,以示無心防守,隨後派千人出城詐降。朱棣見到濟南終於投降,十分高興,軍中也為之歡呼。出城投降的人伏地請求道:〃奸臣不忠,使大王冒霜露,為社稷憂。誰非高皇帝子?誰非高皇帝臣民?其又奚擇焉!唯是東海之民,不習兵革,聞大軍壓境,將謂聚而殲旃,是失大王安天下、子元元之之意也。請大王退師十里,單騎入城,臣等具壺漿以迎。〃朱棣很痛快地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以朱棣之智慮,為什麼會沒能識破其中之計,連城中主帥並未出降這樣的明顯破綻也未注意?朱棣在白溝河勝後,長驅直下,上百萬官軍尚且土崩,久圍之下的濟南城顯然已經進退無路了。古來兵匪一家,城中請燕軍退避,王單騎入城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擔心投降後還會遭到無辜的殺戮,另外大軍雖退,而雙方的基本形勢並未改變,城中是不敢輕舉妄動的。還有一層,朱棣起兵近兩年,對這種無休止的征戰也有點厭倦。他急於得到濟南,如果這樣即使不能奪取南京,也可就此切斷南北通道,劃中原而自守,落得半壁河山。朱棣覺得濟南如今已在掌中。於是,亟令退軍。

第二天十八日,朱棣十分得意,乘駿馬徐行進城,隨行的除為他張設傘蓋的侍衛之外,僅有勁騎十餘人。他們一行過了橋直至城下,城門為之開啟。朱棣進入城門,只聽迎接的人高呼千歲。朱棣正在得意時,冷不防從城門上掉下一塊鐵板,原來是城上早已埋伏好了壯士,只待燕王進城便下鐵板擊殺之,不料鐵板下得稍早,只將朱棣的坐騎砸傷,朱棣大驚,慌忙換了一匹馬逃往城外。城外橋下也設有伏兵,相約燕王一旦進城,便斷橋截其歸路。伏兵見燕王剛進城便又向城外奔逃,倉促之間挽橋不斷,竟讓朱棣從橋上逃走。

朱棣上了大當,險些送命。他下令合兵圍攻濟南。鐵鉉令守城將士大罵燕賊叛國。朱棣大怒,以炮擊城。城將破時,只見城上懸出高皇帝朱元璋的神牌,燕兵不敢再發炮。朱棣起兵,雖口稱〃靖難〃,實為奪位,貌似氣壯,心實有虧。他相信武力,但也不能擺脫仍相信冥冥之中有神的主宰。如果高皇帝的神牌也敢轟擊,那就使他的口稱祖訓露了陷,從而失去民心。即使神不怪罪,也難以堵天下人之口。同時,鐵鉉還召精兵壯士出其不意地襲擊燕軍,燕軍防不勝防,往往戰敗。朱棣憤甚,計無所出。道衍和尚,作為朱棣的主要謀士,隨時都注視著前線的戰局。他見到燕軍將士疲憊,鬥志消磨,覺得再打下去已經無益,不如休整以後再戰,於是勸朱棣撤兵,他說:〃師老矣,請暫還北平以圖後舉。〃這時,都督平安將兵二十萬,北上河間單家橋,意在襲擊御河(即運河)切斷燕軍的餉道。又選善水士兵五千人渡河,進攻德州。 燕王不得已而撤軍。鐵鉉、盛庸乘勢進擊,光復德州。燕守將陳旭棄城而逃,官軍軍威大振。

第42節:百折不撓(26)

8.兵困東昌

在德州激戰的時候,朝廷並未能拿出有效的辦法遏止燕軍。他們再次把燕軍退兵的希望放在戰場之外。建文帝採納了齊泰、黃子澄的建議,派遣尚寶丞李得北上,下詔赦免燕王之罪,勸其罷兵,藉以緩和燕軍的攻勢。燕軍其時鋒芒正銳,自然拒絕了朝廷的勸說。李得未能完成使命,回到朝中反倒把燕王的道理說了一通。建文帝頗為不滿,將其投入監獄。

濟南解圍德州光復的稍息傳到南京,朝廷上下一片歡欣。建文帝下令擢升鐵鉉為兵部尚書。

燕王撤軍北還,戰場的形勢大為改觀。朝廷打算乘勝北進。九月,建文帝下詔,命大將軍盛庸總率官軍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