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二章 開封有個包青天

狀,訴狀也寫得工整清楚,包拯本以為案件應該好審,卻不想這個被告一番話語,用詞用語當真不像是那不學無術的街頭浪蕩子。

包拯問了一語:“甘奇,你可考過功名?”

甘奇答道:“回稟包龍圖,老父在時常言厚積薄,教導學生不可眼高手低。所以學生自以為還未做好萬全之準備,不曾考過功名。”

大宋朝與明清在科舉制度上是不同的。先宋朝不組織正規的秀才考試,科舉直接從考舉人開始。考舉人的資格,多來自地方推薦,或者地方舉行一些自己的選拔考試。

考中舉人,接著考進士,這個過程需要一氣呵成,舉人資格往往是一次性的。當然,考中舉人,地位與身份上就有了很大的不同。

宋朝取仕,更多依託官辦學校,考試的資格也多來自各地官辦學校。

甚至太學與國子學的學生,有被直接推薦去考進士的資格,後來三舍法改制,國子監裡的學生甚至畢業了有直接當官的資格。

進官學,對於宋朝學子而言,是一件不那麼簡單的事情。

包拯聽得甘奇如此話語,更是皺眉,心中似乎又覺得甘奇這種話語不太可信,但也沒有直接妄下定論,而是思索了片刻。

此時甘正氣憤又道:“包待制,切勿聽信這廝巧言善辯,他本就是個街頭浪蕩子,潑皮無賴般的人物。而今我父身為族中宿老,管教他敗家行徑,便是怕他把其父一輩子的心血葬送了去。奈何此子頑劣不堪,竟然不服管教,無奈唯有一紙訴狀告到府衙,還請包待制定奪。”

這個時代,家族是整個國家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從漢唐以下,皇權再也不下鄉,漢唐之前,還有亭長里長這一類的基層官府職位。到了宋朝乃至往後,基層都靠自治,家族鄉紳管理。

這也是漢唐之後的朝代,基層動員能力下降的原因所在。皇權不下鄉,其實也是國力的一種下降。

所以甘三爺用這種藉口狀告甘奇,在民間禮法上,是有一定道理的。

問題就在於甘奇是不是那般不學無術浪蕩子,是不是個敗家玩意兒。這一點很重要。

思索之後的包拯,終於開口問道:“甘奇,你平常裡擅長什麼?是聖人經典?還是文章詩賦?亦或者曲調詞牌?”

要說包拯,當真不負名頭,審理案件還真極為公證,按理說國子學的學生來告,訴狀的可信度本就極高。包拯卻還是兼聽則明,給了甘奇一個自我辯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