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了官職就流浪到戎狄地區,不窋死後,他的兒子鞠(jū,居)繼位。鞠死後,兒子公劉繼位。公劉雖然生活在戎狄地區,仍然治理后稷的基業,從事農業生產,巡行考察土地適宜種什麼,從漆水、沮水,渡過渭水,伐取木材以供使用,使得出門的人有旅費,居家的人有積蓄。民眾的生活都靠他好起來。各姓的人都感念他,很多人遷來歸附他。周朝事業的興盛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所以,詩人們創歌譜樂來懷念他的功德。公劉去世後,兒子慶節繼位,在豳(bīn,賓)地建立了國都。

慶節去世後,兒子皇僕繼位。皇僕去世後,兒子差弗繼位。差弗去世後,兒子毀隃繼位。毀隃去世後,兒子公非繼位。公非去世後,兒子高圉(yǔ,語)繼位。高圉去世後,兒子亞圉繼位。亞圉去世後,兒子公叔祖類繼位。公叔祖類去世後,兒子古公亶父(dǎnfǔ,膽,甫)繼位。古公亶父重修后稷、公劉的大業,積累德行,普施仁義,國人都愛戴他。戎狄的薰(xūn,燻)育族來侵擾,想要奪取財物,古公亶父就主動給他們。後來又來侵擾,想要奪取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憤怒,想奮起反擊。古公說:“民眾擁立君主,是想讓他給大家謀利益。現在戎狄前來侵犯,目的是為了奪取我的土地和民眾。民眾跟著我或跟著他們,有什麼區別呢?民眾為了我的緣故去打仗,我犧牲人家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我實在不忍心這樣幹。”於是帶領家眾離開豳地,渡過漆水、沮水,翻越梁山,到岐山腳下居住。豳邑的人全城上下扶老攜幼,又都跟著古公來到岐下。以至其他鄰國聽說古公這麼仁愛,也有很多來歸從他。於是古公就廢除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來辦理各種事務。民眾都譜歌作樂,歌頌他的功德。

古公的長子名叫太伯,次子叫虞仲。他的妃子太姜生下小兒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為妻,她也像太姜一樣是賢惠的婦人。生下昌,有聖賢的祥兆。古公說:“我們家族有一代要興旺起來,恐怕就在昌身上應驗吧?”長子太伯、次子虞仲知道古公想讓季歷繼位以便傳給昌,就一塊逃到了南方荊、蠻之地,隨當地的習俗,在身上刺上花紋,剪掉了頭髮,把王位讓給季歷。

古公去世後,季歷繼位,這就是公季。公季學習實行古公的政教,努力施行仁義,諸侯都歸順他。

公季去世,兒子昌繼位,這就是西伯。西伯也就是文王,他繼承后稷、公劉的遺業,效法古公、公劉的法則,一心一意施行仁義,敬重老人,慈愛晚輩。對賢士謙下有禮,有時到了中午都顧不上吃飯來接待賢士,士人因此都歸附他。伯夷、叔齊在孤竹國,聽說西伯非常敬重老人,就商量說為什麼不去投奔西伯呢?太顛、閎(hōng,洪)夭、散宜生、鬻(yù,玉)子、辛甲大夫等人都一起歸順了西伯。

崇侯虎向殷紂說西伯的壞話,他說:“西伯積累善行、美德,諸侯都歸向他,這將對您不利呀!”於是紂帝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有)裡。閎夭等人都為西伯擔心,就設法找來有莘氏的美女,驪戎地區出產的紅鬃白身、目如黃金的駿馬,有熊國出產的三十六匹好馬,還有其他一些珍奇寶物,透過殷的寵臣費仲獻給紂王。紂見了這些非常高興,說:“這些東西有了一件就可以釋放西伯了,何況這麼多呢!”於是赦免了西伯,還賜給他弓箭斧鉞,讓他有權征討鄰近的諸侯。紂說:“說西伯壞話的是崇侯虎啊!”西伯回國之後就獻出洛水以西的土地,請求紂廢除炮格的刑法,這種刑罰就是在銅柱上塗上油,下面燒起炭火,讓受罰者爬銅柱,爬不動了就落在炭火裡。紂答應了西伯的請求。

西伯暗中做善事,諸侯都來請他裁決爭端。當時,虞國人和芮(ruì,瑞)國人發生爭執不能斷決,就一塊兒到周國來。進入周國境後,發現種田的人都互讓田界,人們都有謙讓長者的習慣。虞、芮兩國發生爭執的人,還沒有見到西伯,就覺得慚愧了,都說:“我們所爭的,正是人家周國人以為羞恥的,我們還找西伯幹什麼,只會自討恥辱罷了。”於是各自返回,都把田地讓出然後離去。諸侯聽說了這件事,都說:“西伯恐怕就是那承受天命的君王。”

第二年,西伯征伐犬戎。下一年,征伐密須。又下年,打敗了耆(qí,其)國。殷朝的祖伊聽說了,非常害怕,把這些情況報告給紂帝。紂說:“我不是承奉天命的人嗎?他這個人能幹成什麼!”次年,西伯征伐邘。次年,征伐崇侯虎。營建了豐邑,從岐下遷都到豐。次年,西伯逝世,太子發登位,這就是武王。

西伯在位大約五十年。他被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