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之仇。
某次觀看了這個戰陣的演習後,劉厚指出了這個漏洞,於是,經過改良,這個專門用來對付藤甲兵的戰陣就改成且戰且退的方法。
雙方酣戰了兩刻鐘,藤甲兵已經倒下了上千人,而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冷兵器時代,蜀軍也無可避免地傷亡了幾百人。站在高崗上的劉厚看著差不多了,就下令撤退。
這次戰鬥,本來就是為了檢驗一下這種新編的戰陣對藤甲兵是不是奏效的,現在結果已經出來了,沒必要再徒耗兵力。
事實證明,藤甲兵雖刀槍不入,但是也不是沒有辦法對付的,除了用火攻,還可以用這種戰陣之法堂堂正正取勝。雖然自己的損失也挺大的,不過畢竟是冷兵器的對戰,己方有比較大的損失也是正常的,起碼不會像原來那樣,對這些躲在烏龜殼的東西像老鼠拉龜一樣無從下手。
傳令兵揮舞著傳令旗,將退兵的訊息傳遞到戰場,有時刻注意著高崗上的傳令兵馬上做出應答,然後將命令傳遞給關興。關興得令後,下令部隊後撤。
為了避免混亂和踩踏,後面的人先撤,等騰出空間開後,前排依然頂住敵人的鋼叉兵和長槍兵才在一聲令下之後,突然掉頭就跑。藤甲兵愣了一下,蜀軍正打著打著就跑了?正煩躁兀突骨也愣神了,剛才還打得好好的,怎麼說走就走?
換了一般的將領都會懷疑有詐,不敢追擊。可是這個兀突骨只是愣了一下,就反應過來了,這些蜀軍真是沒卵子,膽子那麼小,才損失幾百人就膽寒了?追,必須,於是下令藤甲兵追擊。
這次,又追擊了30裡才收兵,蜀軍又丟下大量物資,藤甲兵照例撿個盤滿缽滿。蠻兵回營後自然是又慶祝一番。兩天都頂著全身盔甲跑了60里路追擊逃兵,令到這些藤甲兵也疲憊不堪。而他們還不知死活,整夜歡騰,不好好休息,以至於到了第三天,每個藤甲兵都精神萎靡不振。
這次蜀軍出動的是正規軍,戰損很少,撤退也是有條理地撤退,沒有多少逃兵出現,到了晚上基本上都回營了,清點人數,損失只有五、六百人。劉厚對他們的表現還算滿意。
盤蛇谷離蜀軍本來紮營的地方只有30裡,為了麻痺敵人,蜀軍帶著他們在周圍兜著圈子,每天兜30裡,到了第三天,他們已經兜到離盤蛇谷不到20裡的地方了。今天,戲肉來了。
第十三章 新版背水一戰
第十三章新版背水一戰
上回說到,兀突骨派人過來叫劉厚後退10裡,好讓他們渡江決戰。劉厚正不知如何誘使敵人過江,見有這麼好的便宜送上門,自然沒有放過的理由,他欣然應允兀突骨的使者,並馬上組織部隊後撤,騰出足夠的地方給藤甲軍登陸。
兀突骨大喜,竟不通知在後方的孟獲,悍然下令自己的藤甲軍渡河。其實也是,兀突骨和孟獲互不統屬,大家分別在兩塊土地上稱王稱霸,他這次帶兵過來純粹是激於義憤,或者說是講哥兒們義氣,所以他完全不用聽命於孟獲,也不會顧及他的感受。
前段時間孟獲死都不肯讓他渡江找蜀軍決戰,他已經憋了一肚子氣,現在有機會,怎麼還會放過。他現在正憧憬著怎麼過江殺蜀軍一個片甲不留呢。
要說這藤甲軍渡江可真是簡單,他們將藤甲脫下來,將武器、糧食、裝備背在背上,然後將藤甲扔進水裡,人直接趴上去。這套藤甲就像一個微型筏子一樣,載著藤甲兵在水裡半浮半沉的,然後士兵再用腳蹬水或用手划水,就徑直向對岸而去。
劉厚派人在對岸觀察了一下藤甲兵的渡河情況,他聽斥候詳細描述了情況後,也很感嘆。要說這藤甲的確是好東西,連渡河都可以當救生衣用,如果不是怕火,簡直就完美了。
兀突骨見蜀軍果然讓開很大一塊地盤,沒有搞什麼半渡而擊,不由得很開心,在當天晚上喝酒時還大讚太子劉禪是個信義之人,並沒有孟獲所說的那樣奸詐卑鄙。
不但如此,這個太子劉禪竟然還派人過來詢問要不要讓他的藤甲軍休息幾天,等他們恢復體力,處於最佳狀態再決戰。
這在軍事上完全算得上是無腦行為,半渡而擊就不用說了,那個稍微有點常識的將領不是喜歡趁人還沒紮好營盤,立足未穩時就發動襲擊的?相反,良將也會特別重視這個時候的防守工作。
偏偏這個兀突骨很欣賞蜀軍這種無腦的行為,認為他們都是堂堂正正的好漢,並很豪氣地對劉厚派來的使者說,不必休息,自己的兒郎都是個頂個的好漢,相約蜀軍明天決戰。說完還灌了一通酒才放使者回去,害得劉厚費了老大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