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反響

第四節 日軍侵佔中國東北後的國際反響

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侵華戰爭,妄圖變中國為它的獨佔殖民地。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次發生的用武力重新瓜分世界的重大行動,引起了國際上的關注。各國人民強烈譴責日本的侵略,支援中國人民的正義鬥爭。各國政府基於各自的立場,作出了不同的反應,其中反應最強烈的是蘇、美、英、法等國政府。

一、蘇聯在邀義上同情與支援

中國“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出於對被壓迫民族的同情和自身安全的考慮,在道義上始終是同情和支援中國的。9月21日,蘇聯《真理報》譴責日本對中國的野蠻侵略,揭露英美帝國主義對日本的縱容說:

“發起非戰條約各國對日本帝國主義之舉動,無隻字反對,故對於自身之工作,不啻自唾其面,國聯為和平工具之價值何在”。'《國聞週報》第8卷第38期,1931年9月28日。'

9月23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致電中國政府說:“日軍在東三省行為之擴大,實出蘇聯意料之外,蘇聯對於中國甚表同情”。

9月24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李維諾夫發表宣告,表示:“蘇聯在道義上、精神上、感情上完全同情中國,並願作一切必要的幫助”。'《國聞週報》第8卷第38期,1931年9月28日。'

9月25日的《真理報》寫道:“只有一種力量能夠結束帝國主義者對中國勞動者的強暴行為——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贏得中國工農革命的勝利。……當日本帝國主義企圖鎮壓中國人民時,全世界的工人正在奮起保衛中國革命。蘇聯的勞動者極其認真地關注中國的鬥爭,他們的同情心在中國人民一邊。”'《蘇聯(真理報)有關中國革命的文獻資料選編》第2輯,四川省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第332~333頁。'

10月19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李維諾夫再次發表宣告提出:“蘇聯所奉行的主義與國際侵略行為根本是水火不相容的,蘇聯決不允許與帝國主義者合作以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蘇聯人民極盼中國從速用自己巨大的力量,來制裁日本在滿蒙的陰謀”。'《國聞週報》第8卷第39期。'

10月29日,《真理報》在評論中指出:“(日本首相)若槻向美國新聞記者談話,指滿洲事件由於中國對日侵略結果所激起,並苦訴中國之對日經濟抵制,其意殆圖掩飾時局,一若中國為佔領滿洲之造端者。全世界勞動界皆目擊日本帝國主義者毫無羞惡之心,劫掠中國。”'《東方雜誌》第39卷第1號,第22頁。'

11月5日,《真理報》又進一步揭露:“日本所以欲攫取滿洲者、無非欲在太平洋上爭得霸權。”'《東方雜誌》第39卷第1號,第22頁。'在此期間,蘇聯人民還多次舉行集會和示威遊行,抗議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當日軍侵佔遼吉兩省許多重要城鎮,繼續沿中東路北上擴大侵略時,蘇聯政府於9月23日向日本駐蘇大使廣田弘毅提出強烈抗議,表示:“日本侵犯中東路權利時,蘇聯在相當範圍內不得不採取防止手段”。由於蘇聯的警告,迫使日軍暫時停止了沿中東路北侵的計劃。

當東北部分抗日義勇軍於1932年冬被迫退入蘇聯境內時,受到了蘇聯政府的熱情接待。後來,蘇聯政府又嚴詞拒絕了日本方面“引渡”義勇軍將領的無理要求。中蘇兩國於1932年12月12日恢復了自1929年以來中斷的外交關係。這些舉動,無疑是對中國抗戰的支援和鼓舞。

但是,另一方面,由於長期在帝國主義包圍與威脅之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蘇聯,過高地估計了日本進攻蘇聯的可能性,過低地估計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和能力,為了蘇聯自身安全,竭力避免同帝國主義國家發生激烈的正面衝突,因而在具體的外交政策上採取了中立主義的立場。

柳條湖事件發生40天后,蘇聯代理外交人民委員向日本駐蘇大使廣田弘毅宣告,蘇聯對滿洲事變採取嚴正的不干涉政策。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莫洛托夫,在紀念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節的演說中,重申了上述立場。

11月20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再次向廣田宣佈:“蘇聯政府在同其他國家的一切關係中一貫嚴格執行和平與和睦關係的政策。它認為,維護和加強同日本的現有關係具有很大的意義。它嚴格遵守不干涉各國之間衝突的政策。蘇聯政府希望,日本政府也要維護兩國間的現存關係,並將在其所有活動和決定中考慮不違背蘇聯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