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據說史料記載,蘇東坡煮茶時用的應該是銚子,就像是咱們現在用來燒水用的那種水壺一樣的東西,到了清代的時候,才由楊彭年改制、加工、定型,製作成紫砂提樑石銚,成為現在人們看到的東坡提樑壺的原型。
楊彭年是晚清嘉慶至道光年間的紫砂壺大師,再加上這幾把提樑壺看上去包漿明潤,最少應該是民國年間製作的紫砂壺,從楊彭年到民國年間,比較出名的紫砂壺名人也就那麼幾位,正因此如此,楚琛才顯得有些興奮。
果然,楚琛拿起的第一把紫砂壺,就是民國年間的紫砂名藝人俞國良製作的一把紫砂觚稜提樑壺,雖然觚稜壺為紫砂傳統經典造型,不過俞國良憑藉其不凡的技藝,把這把提樑壺的格調塑造的相當雅緻。
只是有些可惜的是,這把提樑壺的提樑上帶傷,並且壺蓋被修補過,大大的影響了這把壺的價值,使得原本十多萬的壺,現在只值幾萬塊錢了。
楚琛有些遺憾的把提樑壺放回原位,不過傳過頭去卻正好在這一排貨架的最遠處,看到了另外一隻提樑壺,那純正紫潤的色澤,明潤無比的包漿,還有那古樸優美的造型,頓時就把他給吸引住了。
情不自禁的走到那隻提樑壺跟前,小心的把壺拿起,楚琛就仔細的打量起來。
此壺壺身光滑圓潤,上有兩顆對應的圓形小餅裝飾,壺身線條柔和,長頸飾雲肩線,挺而精細,口蓋母子線吻合,穩如天壓地。壺嘴為五邊型造型,壺蓋為罐缽蓋式,中間有一小氣孔,側鈐“大亨”小印。
看到“大亨”兩字,楚琛就激動起來,因為這可是代表著清代道光至咸豐年間,宜。興的制壺名手,邵大亨。
邵大亨在少年時就享有盛名,後被稱之為是繼陳鳴遠以後的一代宗匠。他的制壺以渾樸見長,尤其在制簡練形上樸實莊重,氣勢不凡,如掇球、仿古等壺更能突出紫砂藝術質樸典雅的大度氣息。
制壺名家顧景舟曾盛讚邵大亨的作品:“經我數十年的揣摹,覺得他(邵大亨)的各式傳器,堪稱集砂藝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從他選泥的精練,造型上審美之奧邃,創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藝的高超,博得一時傳頌,盛譽之高,大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之慨。”
由此就可以看出邵大亨作品的精彩程度,而這也在市場上就可以體現的出來,邵大亨的作品在清代時就已經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視為珍寶,有“一壺千金,幾不可得”之說。到現在更是令紫砂藏家垂涎欲滴,能欣賞到他的作品已經難得。
作為現在已經開始愛好紫砂人士的楚琛,能夠看到一件邵大亨的作品,而且還有機會收入囊中,也難怪他會如此興奮了,於是他又連忙接著看了起來。
提樑壺的前後兩邊都有半圓形的鈕,看上去豐腴流暢,中間置雙孔,並穿以銅把作軟提樑,便於提攜。壺內部光潤無泥跡,技藝難度較高。另外壺底有一篆刻的閒章四字款識,也是邵大亨制壺常用的手法。
此壺圓腴光潤,手感頗為舒適,泥色為紫紅色,因為已經使用多年,而且經過精心的保養,看起來光潤如古玉,亞光閃亮,可謂簡潔莊重,氣勢不凡。
就憑此壺的品相,楚琛就可以肯定它一定是件真品,不過古玩的鑑定可容不得半點馬虎,他還是慢慢的、仔細的查詢著可能的破綻,當然,如果他貪圖方便,也可以使用異能,但那樣的話,就少了一次學習的機會,這有違他的想法。
一番對比、查詢下來,最後他才使用了異能,而結果和他鑑定的一致,這隻提樑壺確定就是邵大亨精心製作的珍品。(未完待續……)
第四百六十五章 做客(杜厚的慷慨)
楚琛到是沒想到,杜厚這裡會有這麼難得一見的紫砂壺精品,這讓他是相當的興奮,只是讓他有些不確定的是,杜厚會不會同意把這隻紫砂壺換給他,要是不同意,那就實在太令他失望了。
想到這裡,楚琛也顧不得其它了,小心的把提樑壺放回原位,就走到了杜厚的跟前。
“小楚,你這是?”杜厚看到楚琛才看了兩成東西都不到,就走了過來,心裡就覺得有些奇怪。
楚琛笑著回道:“杜老,是這樣,我剛才看到了一把邵大亨的提樑壺,不知您可不可以割家啊?”
“小楚,你對茶道有沒有興趣?”杜厚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楚琛一句。
楚琛點頭道:“有興趣,我現在一有空就研究,現在至少泡功夫茶還是沒問題的。”
聽到楚琛這麼說,杜厚就直接同意道:“行!我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