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了。
說做就做,楚琛把高足杯拿到衛生間,把洗手池裡面放滿水,然後把高足杯放到裡面,就耐心的等了起來。……
一個小時後,楚琛把杯子從池子裡拿出來擦乾,然後用手摸了摸,果然和想象之中的一樣,杯子上有些粘手。
確定了杯子確實使用的是“改頭換面”這種掩飾方法,現在就要把這上面的東西弄掉,才能顯出這隻高足杯的廬山真面目。
不過這上面的東西,除了用特殊的法子可以洗去之外,其它的方法都不能把它弄掉,不然搞不好裡面的東西都很可能損壞。
這特殊的法子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先把高足杯,在溫水中浸泡一個小時,接著把搗爛的新鮮皂莢果放入水中,最後把杯子裡裡外外的清洗一遍就可以了。
皂莢,又名皂角樹,是我國特有的蘇木科皂莢屬樹種之一,皂莢果則是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及洗滌用品的天然原料。
其實在我國古代,皂莢果就已經被用來製作成洗滌用品。據史料記載,宋代時就出現了一種人工合成的洗滌劑,是將天然皂莢搗碎細研,加上香料等物,製成桔子大小的球狀,專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稱“肥皂團”。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錄了“肥皂團”的製造方法:“肥皂莢生高山中,樹高大,葉如檀及皂莢葉,五六月開花,結莢三四寸,肥厚多肉,內有黑子數顆,大如指頭,不正圓,中有白仁,可食。十月採莢,煮熟搗爛,和白麵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
而根據劉老書房中的那本雜記裡的相關記載,這皂莢果最好要用十月成熟期的果實,不過好在九月的也可以,就是要量大一些,不然楚琛還真的只能望而興嘆了。
好在皂角樹的分佈極廣,自我國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佈,之前楚琛在青門鎮閒逛的時候,也看到過三棵,現在正好去收取一些果實拿來救急。
這三棵皂角樹,其中有兩棵應該是無主的,另外一棵則種在一戶人家的院子裡,而楚琛當然不會去那兩棵無主的皂角樹上採摘皂莢果,不然大庭廣眾之下,讓他爬到樹上去採,他還真的有些丟不起這個臉。
楚琛來到那戶種了皂角樹的人家,主人聽說他想花錢買自己的樹上的皂莢果,很是熱情。皂莢果這東西很不值錢,楚琛給了他二十塊錢,他就給了楚琛滿滿一大袋的皂莢果。
而後楚琛拎著這一袋子皂莢果,又去買了一個陶瓷搗蒜器,就回到了旅館之中。
回到自己的房間,楚琛就準備開始去除高足杯上的那層藥水了。
他問服務員要了兩個臉盆,然後在其中一個臉盆裡倒入適量的溫水,小心的把杯子放了進去,而後趁著杯子浸泡的空當,他則在一邊用搗蒜器把皂莢果給搗碎了。
這樣一邊搗著皂莢果,一邊注意著臉盆之中水的溫度,一小時的時間轉瞬即逝。
一看時間差不多了,楚琛連忙把搗爛的皂莢果放入水中,然後就清洗起來,而隨著杯子表面的藥水被這樣慢慢的洗去,漸漸的,眼前這隻高足杯就露出了它的廬山真面目。
整隻杯子所用的材質的顏色,並不是之前那樣的卵白色,也不是羊脂白玉那般的脂白色,而是沒有一點瑕疵的雪白色,白的是那般的純淨,那般的自然,讓人一眼看到它,就被深深的迷戀住了。
過了良久,楚琛才回過神來,他連忙用清水把杯子又洗了一遍。不過當他把杯子輕輕的擦乾,再看過去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讓他覺得有些奇怪的現象。
剛剛他明明記得把杯子完全擦乾了,但此時杯子的內壁居然還有些溼潤,他還以為是看錯了,用手上去擦了一下,確實是水跡,而更讓他詫異的是,剛剛他擦拭過的地方,居然又凝結了一些水跡。
這讓楚琛大吃一驚的同時,馬上就想到了一種傳說中的器物。
“常滿杯!難道這是傳說中的夜光常滿杯?!”
我國古代有許多藝術性,科學性較高的飲器,有一種杯叫“常滿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圓錐體,放在空氣中,不斷有水滴產生,使其常滿。
而在《海內十洲記》這本志怪小說中,就有常滿杯的記載:“周穆王時,西國獻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滿杯,刀長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暝夕,出杯於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已滿於杯中也,汁甘而香美,斯實靈人之器。”(未完待續……)
第兩百六十四章 夜光常滿杯
現在楚琛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