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力都沒有。要是真的遇上白蓮教的人的話,這些人不但不能用,而且要防止他們動搖軍心,甚至於叛變投敵。在戰場上動搖軍心或者叛變投敵的話,後果十分嚴重。怪不得古代的將軍為了震懾大家,經常把一些犯了小錯的人從重處罰甚至於直接殺頭,目的就是讓大家不敢輕易亂來。這些人既沒有受過軍事訓練,也沒有對敵經驗,上了戰場絕對不行。看來需要派出展小小,抓緊時間集訓這群人,不然的話等白蓮教的人來了的話可就好看了。
第十六回 蓮花之謎十六
第三,這個軍官在這群人中不但沒有威信而且有點被人看不起。按說他們才是一夥的,軍官是他們的長官。陳老大打這個軍官,就是在欺負他們。他們不但不阻攔而且在一邊幸災樂禍,鼓動陳老大狠狠地軍官。看來他們不但沒有團隊精神,更加不知道尊重長官。或許這個軍官有些行為做的不好,或者是軍官虧待了大家。但是士兵們也不能這麼對待自己的長官,這樣的情況如何上下一心對敵?軍隊之所以可以震懾敵人,不是因為他們每一個人功夫怎麼好,而是他們聯合起來可以發揮別人想不到的作用。軍隊訓練士兵不但是個人作戰技巧,更是要學習團隊作戰技巧。只有相互配合的團隊,才是所向無敵的軍隊戰鬥團體。不把這些道理說給大家聽的話,這些人就不算是真正的軍人,也不可能真正的起到作戰部隊的作用。
第四,這個軍官真的也太沒有人緣了。按說就算部下不待見自己的長官,長官身邊總有幾個親信或者親兵才對。陳老大大了軍官有一會工夫了,不但沒有人上來勸說,而且連一個幫軍官擋幾下的人也沒有。這個軍官在這裡沒有親信和親兵,只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他不但對士兵們不好,而且為人小氣不知道帶兵打仗。一個不關心下屬,為人小氣,又不會打仗的軍官,來這裡有什麼用?白蓮教的人真的打上來的話,他能夠主持大局嗎?他能夠帶領大家一起抵抗白蓮教的人嗎?還是他能夠嗲這部下殺出去嗎?不,答案很簡單也很確定。怪不得他整天穿著低階軍官的衣服,他做好隨時逃跑的準備。看來這個軍官早就做好了拋棄部下,一個人逃跑的打算。這就怪不得大家這麼不待見他了,要是秦泰有這麼一個上司的話,他也不會關心軍官的死活。
第五,這個地方真的有古怪。這裡是白蓮教原來的總壇,地方當然不小。根據陳老大的介紹,應該覆蓋了附近三四個山頭。據說當年白蓮教鼎盛的時候,唐賽兒曾經三次舉行過誓師大會。最後一次號稱萬人誓師大會,據說人數絕對不會少於八千人。一個能夠容乃八千人,可以安頓這麼多人一起住下的地方會小嗎?所以當年攻打總壇的時候,朝廷派出了三批人馬,加起來超過了三十萬人次。就連佔領之後每年留在這裡把守的人也不下千人。錦衣衛接手之後,精打細算了好久也最少派出了五百人才能應付這裡的日常把守任務。這些人應該是後來才被調過來的,所以陳老大不認識他們,他們也不認識陳老大。可是以前的人去了哪裡?總不會全部調走吧?這裡的人也太少了,不可能控制這裡的局面。調兵的人不是傻瓜,不會拿這些人充數了,還要在人數上做手腳。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到了這裡後,又失蹤了一些人。他們有的人怕死逃跑了,又少了一部分,所以成為了現在的樣子。陳老大當眾打軍官,就算是睡著了也會醒過來看熱鬧的。所以秦泰確定這裡只有這不到兩百個人,而且都是一些沒有受過正常訓練的老百姓。
第六,秦泰看見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代表了一個不可以公開的秘密。秦泰和大家趕到這裡的時候只不過是下午,沒有到晚上睡覺的時候。可是大家有的人在聊天,但是更多的人是在裡面睡覺。他們不用晚上巡邏,有沒有重大的戰役,不可能這麼累。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睡覺不是為了休息,而是為了減少運動為了不知道肚子餓。秦泰曾經在北方一些地方看見過這種現象,當地的老百姓為了省下糧食,經常沒日沒夜的睡覺。因為一個人睡著了就不會知道肚子餓,也不會去想著吃東西。可這種等死的方式是一些缺少資源的地方老人才做的事情,這些傳統軍隊的人怎麼會這麼做呢?這個解釋只有一點,山下的人忘記了他們,他們不敢或者是不願意下山。山上的糧食越來越少,只好多休息少吃飯。這種近乎是等死的行為,代表著什麼呢?是地方官府的不配合?還是有人不讓他們好好辦事?還是他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秦泰看著這些相互依靠著看好戲計程車兵,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不是因為他們關係好到需要時時刻刻依靠在一起,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力氣一個人站穩。就連看打架,看他們的長官被人打,都沒有力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