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是為他好,想責怪的話就楞說不出來,看了看週三娘,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
溫氏靜靜站在菜畦最外邊上,唇邊帶著一縷微笑,龔桂子的確是個適合過日子的好男人,端看週三孃的選擇了。
鄭文祝帶來了好訊息,說他隔壁村大新村有人要賣地,共有五十六畝,沒分散,都集中在一處,讓溫氏帶人過去看看。鄭文祝是樂民村的,離落日村也就十里路左右,大新村就毗鄰樂民村,距離等同。
溫氏當即帶上黃炳、李東信兩人,驅車前往大新村相看田地。好兒和明笙兒自然不能放過出外的機會,也跟車前去。
鄭文祝所說的幾十畝田地,處在水田和旱田地界,也就是說,這五十六畝田地,有差不多一半,是屬於旱田,另一部分屬於水田。水田部分三面毗鄰別家的田地,呈個長方形狀,連線的旱田部分,延伸到了山坡附近。好兒看了看那些山,石頭居多,都不高,頂多只能說是丘陵,不能稱為山。
黃炳和李東信都是種田把手,兩人仔細察看後,說水田的土壤不錯,如果買下來的話,再翻鬆施肥一次更好。而那些旱田,種小麥玉米或豆類都很好。
李東信想了想,對溫氏道:“東家,我來了這麼久,就沒看到有人種甘蔗,我去的幾次鎮上,也沒見有人賣甘蔗。在我們那,這樣的土質,大都拿來種甘蔗,種豆類,種紅薯。”
好兒聽得眼睛亮晶晶地,她來了幾年,就沒見過甘蔗,更別說吃了,想想甘蔗的清甜美味,她就想流口水。曾經問過常四叔,都說那是正南方的物種,彭城這邊,沒人種,他們也還是聽常樂說起過的。
“東信叔,如果我們要種甘蔗,這裡的氣候適合嗎?還有,要怎麼才能弄到甘蔗種呢?”
李東通道:“這得看你想在什麼季節種,如果是正月二月種,六七月就能收,如果秋天種,那就是冬天收。至於甘蔗種……東家,如果您信得過我,我可以回去老家一趟,買好蔗種帶回來。不過現在過了最好的時節,不能種,要種得等下半年了。”
溫氏以前也聽過甘蔗這東西,卻沒見過。聽李東信說也不難侍弄,有心買下,便問鄭文祝價格。
“水田的貴點,每畝五兩五銀子,旱田每畝四兩銀子。”鄭文祝就說道,“原是鄭五爺家的地,他見旱地收成不好,索性一塊出手。鄭五爺家上千畝地,人不差這點地。”
鄭五爺是樂民村的鄉紳,居於大新村的這幾十畝地,是以前買下的。鄭文祝還直言不諱地說,他打聽過了,當初鄭五爺買下時,水田每畝才四兩五銀子,旱田三兩五銀子。這等於是說,人家如今轉手,從中賺了一筆小錢。
買還是不買?溫氏一時有點想不準,問鄭文祝還有沒有旁的要出手的土地。鄭文祝說有兩處,離得比較遠,他就不打算跟溫氏推薦,因為離得太遠,不好管理。
“要不這樣吧,溫老闆,咱也是老熟人了,你回去先想想清楚,不急,我這邊,給你拖一拖,再幫你看看,還有沒有更好的。”鄭文祝熱心地說道。
這正中溫氏下懷,忙謝過鄭文祝,帶人回了溫家大院。
過了五六日,鄭文祝這邊尚無動靜,高山那邊卻傳來了好訊息。等阿旺、小樹沐休日,溫氏便帶上兒女們一塊同往相看。
高山幫找的是一個莊子,位於北封縣轄下的文秀鎮不遠,含兩百二十畝田地,一百一十六畝山坡,帶小片林子,一個大水塘,一座兩進的農家院子,一個單獨分開的養豬養雞院子。
此外,原本有三戶人家在莊上幹活居住,如今莊子易手,有一戶人家被原主帶走,剩下兩戶。原主解釋說,帶走的那一戶,跟他家的管家有親戚關係,因而跟著一起。餘下兩戶,也都是老實勤快的,對打理莊子都有經驗,也願意留下繼續。
原主開價是五千二百兩銀子,還可商酌議價。好兒一家在莊子內外轉了一圈,覺得交通挺方便,離北封縣也就十七八里遠。莊子也夠大,田地土壤也好,又有現成的人手。而自家在北封縣開有鋪子,如果買下,今後在莊子這邊種植糧食、蔬菜、果樹、養魚等,供應自家外,還能就近售賣,實在是最好不過。
鄭文祝得到溫氏點頭,便帶了陳六聲跟原主議價,最好以四千八百兩的銀子將莊子買下來。
☆、156也自產自養
買下了莊子,那兩百多畝田地便不能空著,好兒家立即買來谷種進行育秧。
至於水塘,差不多兩畝寬大,水深有一米八,原主因有意轉賣莊子,已經停了大半年不養魚。
黃炳看過後,說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