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性的是,“長影”這個當年“遠東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而今已被變賣而不復存在——在每年寥寥無幾的國產影片中,所有表現民族偉大精神、道德情操、智慧謀略、民氣與人格的電影,更是完全絕跡。現今的銀幕上惟一還僅存的,就是如何醜化民族、如何讓民族最大限度地丟人現眼的那些東西,諸如旨在展示那些愚昧、亂倫、傻呆、偷竊、木訥、陰險、狡詐、奴性、刁蠻、低俗方言土話等此類讓人作嘔不止的情節元素,因為只有這些東西,才能吻合西方人眼中對東方世界的一代傳至一代的標準化印象,才能讓西方人看著舒服,才能在西方各大電影節上頻頻獲得大獎。然後,這種東西又轉而內銷到國內,由於它們已在國際電影節上獲了那麼多誘人的獎項,國內的媒體娛記們便跟著胡吹亂捧,於是觀眾們便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扮演著沉默的大多數。此等做法,不僅對整個民族藝術、民族形象,而且對國家形象與國格等都構成了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愚弄,這是徹頭徹尾的西方中心主義病態與變態地“製造被看”的產物。僅在這一點上,不承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確存有妖魔化的一面,即其屢屢試圖妖魔化東方世界的一面,顯然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五、在消費方面一再被利誘。目前,中國正在紛紛興建並在不斷重新整理著的世界最大購物中心,將中國引向了一個不知節約而瘋狂消費的年代,這主要是受美國影響的結果。隨著跨國公司的產品、美國式的消費方式打入中國市場,國際財團同時不惜斥巨資進行著各種廣告宣傳,其中夾雜著大量的被金錢所包裝的有害物。在美國市場,多年前在許多重要的公共場所,“萬寶路”等商業廣告都被依法取締的情勢下,此類廣告卻在中國各地的幾乎一切場所大行其道,不管是在火車站、地鐵站、廣場,像進口香菸、可樂、薯條、啤酒、毛皮大衣(在國外肯定會引起動物保護主義者的抗議)、跨國連鎖店的衣飾、藥品等廣告隨處可見,電視上的諸多國外廠商的廣告更是到了氾濫成災的地步。最近一期的《環球時報》的《全球廣告巨頭爭霸中國》一文對國人應該是個警醒,該文提醒說,當前中國廣告業已由三成多的份額已被海外壟斷。伴隨著這些廣告的鋪天蓋地,不過是有大批次的人患上了各種疾病,像肺病、心臟病、肥胖病、綜合不適症等等,不過如此而已。
六、思想方面一再被滲透。主要表現在文化輸入上。不少海外文化機構和團體,每年都在致力於把西方大量的對中國未必是有益的理論學說輸入進來,然後組織許多誘人活動和中外交流機會,促使人們不得不去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鑽研它們,像龐雜無邊的各種自由主義思潮,以及大部分的後現代主義思潮,這些東西足可將中國大批知識精英10至20年的寶貴生命年華徹底耗空。總之,是冀圖將其無用而過時的東西在知識結構與文化基因層面深深滲透進民族之中,以使民族趨向于越來越西化——更多地是美英化——越來越失卻民族之根,越來越在變成一個似是而非的民族、一個忘卻傳統美德的民族、一個陌生的民族。
七、在教育方面一再被“收編”。這方面說得中性一點是“收編”,說得重一點就是獵捕。當前學者們對像北大、清華這樣的中國一流大學的優秀人才每年紛紛被美國像收麥子一樣地盡情“收割”十分困惑,都在驚呼:中國的一流大學都在紛紛成為留美預備學校(就像當年的清華是麻省理工的預科班的那種功能一樣)。長此以往,這種現象勢必會給整個中國教育方針與理念造成整體傾斜。人們不禁要問:中國的人才培養最終是為了服務於亟待被複興的中國,還是相反?美國的強勢文化對中國的教育體制與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的全方位滲透與左右,絕不可等閒視之,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最近撰文指出,“當我們的青少年對美國的好萊塢大片趨之若鶩,但卻不知道屈原、司馬遷為何許人,當我們的大學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託福高分,但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甚至連中文寫作都做不到文從字順,那麼,我們可以斷言,我們的文化教育一定是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出現了深層次的民族文化危機” '11'。
八、在語言方面一再被切換。自然,隨著全球之日益一體化,而今又是處在西方中心主義,尤其是美國中心主義佔支配地位的這樣一個大背景,學一學英語可能對不少人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決不能一刀切,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去學英語,尤其是對於創造型的人與一類智商的人;更不是所有的考試都需要考英語,尤其是對於藝術類、國學類與純思想類的考試,這會把每年的幾乎所有尖子、甚至天才全都扼殺在藝術、思想與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