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總理衙門剛將此書刊行,立即引來朝野頑固守舊者一浪高過一浪的口誅筆伐,一時間群情洶洶,言官彈劾他的奏章多如雪片,很多人上奏要求將郭嵩燾撤職調回,只是由於找不到合適人選,清廷未能將他召回,但下令將此書毀版,禁其流傳。
在駐英大使內,郭嵩燾還面臨著與自己的副手劉錫鴻愈演愈烈的“窩裡鬥”。劉錫鴻得到清政府中保守派大員“北清流”領袖李鴻藻的支援,暗中監視郭嵩燾的一舉一動,不斷向清政府打郭嵩燾的“小報告”,列出種種“罪狀”。其中最為嚴重的罪狀是說郭嵩燾向英國人詆譭中國朝政,向英國人妥協等等。對劉錫鴻的陷害,郭嵩燾當然備感憤怒,竭力為自己辯誣。二人的關係勢同水火,滿城風雨,無法調和。在郭、劉二人“內耗”日甚一日的情況下,清政府於1878年8月下令將二人同時調回。本來清廷還擬將郭嵩燾查辦治罪,後在李鴻章、曾紀澤等人的反對下才不了了之。
1879年1月末,郭嵩燾離開倫敦,啟程回國。到達上海後,他心力交瘁,請假歸鄉。5月回到故鄉長沙時,等待他的卻是全城貼遍揭貼,指責他“勾通洋人”。不久,朝廷便詔允其退休。就這樣,郭嵩燾在一片辱罵聲中離開了政治舞臺。以後他仍時時深憂國事,常向友人傾談自己對社會、政治的種種看法,一些開明之士對其學識也盛讚不已,對其不為朝廷所用深為惋惜,但終不再被朝廷起用。1891年7月18日,郭嵩燾在孤寂中病逝。他去世後,李鴻章曾上奏請宣付國史館為郭嵩燾立傳,並請賜諡號,但未獲朝廷旨準。清廷上諭再次強調:“郭嵩燾出使外洋,所著書籍,頗滋物議,所請著不準行。”
郭嵩燾的悲劇當然有他個人的原因,如書生氣過重,不知通權達變,不諳官場規矩,生性耿直卻屢因耿直招禍,才華橫溢識見過人卻不免持才傲物……但這更是時代、社會的悲劇。倘先驅者不為時容,屢遭打擊迫害,受害更深、更遠的,恰是那個時代、社會自身!
那麼,要用什麼樣的辦法,來改變郭嵩燾的命運呢?
而現在,因為自己的關係,郭嵩燾提前了幾個月出現在了北京城,並且被任命為自己的副手,協助自己和日本人進行談判。
今天,在這第一輪和日本人的談判結束之後,郭嵩燾便主動要去林義哲那裡借書看,順便商討下一步如何對付日本人。
“中國書生狃於不勤遠略,海外事勢夷情,平日置之不講,故一旦海舶猝來,則驚若鬼神,畏若雷霆。必得加以改變才是。能夠知彼虛實,然後徐籌制夷之策,是誠喋血飲恨,冀雪中國之恥,重邊海之防,免胥淪於鬼蜮也。”郭嵩燾道,“而今庚申之役已然過去多年,舊恥似已忘卻,此次日本侵臺,先是畏敵如虎,一夕數驚,聞得海陸得勝,便又淆於群哄,輕言征伐。而今日人前來求和,你瞧著吧,還不知會冒出什麼風兒來呢。”
“我倒要看看,他們還能說些什麼?”
林義哲知道郭嵩燾是在提醒自己小心言官的彈劾,但他想到自己已經給這幫傢伙挖下的大坑,心中不由得竊笑不已。
“老夫自從看了鯤宇所輯的那《外國師船圖表》,便一發不可收拾了,呵呵。”郭嵩燾不想讓林義哲心中憂慮攪了今天的好心情,便換了話題,和他聊起了西學來。
“鯤宇可知,當年我初讀《海國圖志》,如獲至寶,那書初到我手中,本是剛出的刻本,整齊簇新,哪知經我這一讀,翻來翻去,折角打記,把書看成了一把醃菜,去還書給人家的時候,紅著臉賠了一百二十個小心,後來請人家去了前門廣和居小酌了一番,才算了事。”郭嵩燾講起往事來,笑道,“這一次借了鯤宇的書,斷然不會如此了。”
“郭公客氣了,呵呵,那書是我自己刊印的,舍下還有多部,預備分送當路諸公,郭公手中那一本,便送於郭公好了。”林義哲笑道。
“那我便不客氣了,呵呵!”郭嵩燾聽到林義哲贈書於他,顯得十分高興。
“等到這次和談之事了結,我請郭公上艦一觀,郭公對這西洋船學炮說,當更有所得。”林義哲說道,“我今日便奏明皇上,將船政水師三艦調給北洋,充實津沽防務,不日便可來沽,屆時若是公務不忙,便請郭公往觀。”
聽到林義哲要調動軍艦來天津,郭嵩燾明白林義哲的用意是要震懾日本人,不由得微笑起來。
“看樣子,鯤宇是真的要狠狠的從日本人身上敲上一筆了。”郭嵩燾想起今天和日本人談判的情形,不由得又有些擔心,“鯤宇確有把握,日本人肯向咱們吐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