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為教育年幼的皇帝和處理軍政要務,身兼內外雙重職務的萬曆一朝最為矚目的重臣。
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接二連三地砍了幾位宰相的腦袋,並且嚴旨後代不復設立,以免大權旁落。但後來的君主並不像他們的先祖那樣勤政,到他的兒子朱棣時,隨著政務的繁多,便開始讓殿閣大學士參預政務,並逐漸行使起宰相之權。開國皇帝朱元璋費盡心機避免發生的事情,到萬曆初年還是發生了。
由於張居正這種實際上的宰相兼太師的特殊地位,一方面決定了他的才能能夠得以充分發揮,並在政治、經濟、軍事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頗有成效的改革,另一方面,將自己的意志又強加於對萬曆的教育中,致使這位越來越不堪重負的少年天子,形成了一種被扭曲的特殊性格。其結局是,張居正在為行將垂死的大明帝國恢復元氣的同時,也為它的徹底毀滅種下了難以治癒的毒菌。
這時的萬曆皇帝是一位公認的精明、早熟的君主。他五歲時就能讀書識字,按中國舊時的計算方法,那時他的實際年齡還不足四歲。也就在差不多這個年齡的時候,有一天,他見父皇在宮中馳馬,立即跑上前,說道:“陛下是天下之主,如此馳馬急奔,倘馬蹶失足,後果作何設想?”
穆宗皇帝聽罷,立即跳下馬來,把他擁在懷中,激動得熱淚浸溼了眼眶,深為有這樣的兒子而自豪。穆宗當場嘉獎了這位兒子,並在不久後將他立為太子。
如今成為皇帝的萬曆,在張居正的精心輔導下,學業日有進步。到萬曆二年三月,這位小皇帝將自己書寫的“學二帝、三王、治天下大經之法”12個字的條幅,懸掛在文華殿的正中,接著又書寫條幅,準備分賜給眾官。張居正來文華殿見萬曆“縱筆如飛,頃刻畢就”,每個字足有一尺見方。12歲的孩子書寫這麼大的正楷字,這令張居正自然十分欣慰。為此,他特做《緝熙聖學》詩一首,頌揚其事。詩中寫道:
沖齡已賦聖人資,典學尤勤恐後時。
努力寸陰常為惜,談經終日竟忘疲。
閒觀翰墨情偏愜,坐對縹緗手自披。
二帝三王心法在,文□高揭即著龜。
萬曆二年閏十二月十七日,小皇帝講讀完畢,遂將自己親自書寫的“弼予一人,永保天命”8個大字賜給張居正。這八個大字雖然反映了萬曆對張的無比信賴之情,但張居正出於政治和治國方針上的考慮,對萬曆此舉進行了勸諫。他說道:“賜臣之大書,筆力遒勁,體格莊嚴,雖前代人主善書者,無以復逾矣。但以臣愚見,帝王之學,當務其大。自堯舜以至唐宋,所稱英賢之主,皆以其修德行政,治世安民著稱。不聞其有技藝之巧也。梁武帝、陳後主、隋煬帝、宋徽宗,皆能文章善繪畫,然皆無救於亂亡。由此可見,君德之大,不在技藝之間也。今皇上聖聰日開,正宜及時講求治理,留心政務,以古聖帝明主為法。書法一事,不過藉以收心而已,即使殫精費神,直通鐘王(鍾繇、王羲之),亦有何益?”萬曆聽罷,立即答應道:“先生說的是,朕知道了。”自此之後,在萬曆的功課之中,書法被取消,而只留下經史供這位小皇帝攻讀了。
萬曆三年五月二十日,萬曆命中使捧出他母親(李太后)所寫的御書一帙,叫張居正看,並說自己的母親不但每天在宮中看史書,還要堅持寫字一幅。她不僅自己這樣做,還令30歲以下的侍女都要讀書寫字。張居正聽了之後,深以為然,並藉此進行開導說:“聖母,母也,猶孜孜勤學如此。今皇上當英雄少年,將來有萬幾之重,何不銳精學問,講究治理以副祖宗託付之重乎?伏望皇上仰體聖母愛育之心,及時典學無怠無荒。則睿智益升,聰明愈擴。”
萬曆當即答道:“先生言是也,朕當勉焉。”
萬曆三年十二月十一日,萬曆對張居正說:“朕於宮中默誦所講書,多能記憶。間亦有遺忘者,溫習未嘗廢也。”張居正聽了自然大喜。
正當張居正為萬曆皇帝能按照自己設計的道路奮力前行而感到欣喜時,這位少年天子的幼小心靈因為受到刺痛而漸漸脫軌。書法課的取消以及經史的枯燥和講讀的緊張,使萬曆皇帝對所學功課日趨厭倦,便開始藉故停輟。而張居正卻一如既往地嚴格勸諫,毫不退讓放鬆。
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閏八月初三,小皇帝藉故暑雨太多太大,口渝令朝講暫歇。張居正得知後,立即前來諫阻,並趁勢講了一番古今中外的大道理。在張居正嚴厲、懇切的勸諫下,萬曆不得不收回口諭,重新進入功課的忙碌中。
早在此前,張居正還仿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