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了。一種是單人“嘟噠噠”,在2平方米的場地上,兩人同時向上拋接,最先接不住的就出局。最後一種是分兩隊,面對面地排列,沒有人數限定,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兩隊之間相距5米,比賽時只要有人接不住“嘟噠噠”,該隊便輸了。佇列拋接“嘟噠噠”時,由於參賽人員較多,眾多“嘟噠噠”在空中翻滾,場面十分熱鬧。
五、傈僳族“闊時”敬祭
每年的十二月,傈僳人都要過傳統的“闊時”(過年)節。屆時,要舉行多姿多彩的活動,其中的敬狗、祭“三腳”(火塘的支架)和祭祖最具有民族特色。
到了“闊時”,首先要做的是敬狗。據說古時候,傈僳人種的糧食作物頂上能長出穀穗,中間能結玉米,根下還能生出土豆。當地先民抱怨這樣的作物在收穫時很麻煩,天帝聽到後,一怒之下收回了糧食作物,結果人間沒了糧種。這時,傈僳人養的狗晝夜不停地對著天上哀吠,替人類求糧種。最終,天帝被感動了,把糧種重新還給人們。傈僳人為了記住狗的恩德,在舂“闊時”粑粑時就把舂好的第一窩粑粑留給狗,然後祭三腳、祭祖,最後才自己吃。
傈僳人往往在“闊時”前就舂好糯米粑粑,宰殺年豬,準備好過節的所有物品。大年三十傍晚,家裡的老人手持慄樹枝清掃家裡的煙塵,並用簸箕接住灰塵。掃除堂屋、火塘上的塵埃後,就開始祭“三腳”。老人在“三腳”的每個腿上貢一份粑粑和豬肉片,然後端起一碗酒,面對“三腳”念祭辭:“‘三腳’是我家的保護神,新的一年裡,你要讓我全家平安健康”,再把酒灑進火塘。此時,“三腳神”的祭祀才算結束,全家才可以殺雞準備除夕飯。
大年初一,傈僳人用豬頭肉、粑粑和酒來祭祖。主持祭祀的祭師由族裡德高望重、熟諳祭祀的長者擔任。這天早上,人們很早就準備好祭品。祭師到家以後,開始口若懸河地念祭文,禱告祖先的亡靈,保佑這一家人生活幸福、家道興盛、平安富貴、五穀豐收、六畜興旺。祭祀結束之後,全家人才能開始享用新年的早餐。
六、傈僳族刀杆節
傈僳族的刀杆節是為了紀念古代一位對傈僳族有恩的漢族英雄而流傳下來的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八日舉行。這天也是這位英雄的忌日,傈僳族人用上刀山、下火海等儀式表達願赴湯蹈火報答恩情的心意。
圍著篝火舞蹈的人們
相傳明朝時,朝廷派兵部尚書王驥到雲南邊疆安邊設卡。他到邊疆後,體察民間疾苦,幫助傈僳族人發展生產,使他們過上了好日子,因此受到傈僳族人的愛戴。後來,王尚書遭奸臣誣告,被皇上調回朝廷。二月初八,朝廷為王尚書設宴洗塵,奸臣竟然用毒酒害死了他。不久,這個不幸的訊息傳到傈僳族的所有山寨,人們為了給王尚書報仇,就把他遇害的日子定為操練武功日。每年的這天,練武者都要苦練本領,傳授功法,經代代相傳就成了刀杆節。
刀杆節這天,傈僳族群眾穿著節日的盛裝,從四方八面彙集到刀杆場參加刀杆節的開幕式——“跳火海”。夜暮降臨後,刀杆場上燃起許多火堆,廣場中央更是燃起四個火堆,把全場映照得通紅。幾聲鑼響之後,場上的人就手拉著手,圍著明亮的火堆跳三絃舞。當場中央的四堆大火燒得只剩下紅火炭時,主持人就宣佈跳火海開始。這時,四個赤著雙腳的驃勇漢子跳到燒紅的火炭裡,在裡面不停地彈跳,腳步踩起的火花四處飛濺。他們還表演各種絕技:有的手拿通紅的火炭,在臉上和身上擦洗;有的則拿著火球在手中飛快地翻滾、搓揉。看過表演後,很多圍觀的群眾也闖進火海,脫去鞋光著腳毫不畏懼地在火堆裡跳來跳去。經過一陣緊張激烈的跳動後,火炭都被踩成碎粒,跳火海活動隨之結束。
第二天,刀杆場上早就豎好兩根20多米高的樹杆,上面交叉著36把刀刃朝上的長刀,每把相距1尺左右,每10把中又用兩把長刀交叉起來。中午時,人們再次來到廣場,主持者宣佈上刀山開始。在鞭炮和鑼鼓聲中,昨晚跳火海的4名大漢頭戴藍布帽,身裝大紅袍,赤腳來到刀杆樹下。喝完一大碗酒後,他們縱身跳上刀杆,雙手緊抓上層的刀梯,赤腳踩蹬在鋒利的刀刃上,運用練就的氣功撐著腳掌,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上到杆頂以後,他們表演各種動作,並把杆頂插著的小紅旗拋向四方。
七、傈僳族狂歡節
傈僳族的狂歡節就是在春節期間舉行的“澡塘會”,它是怒江地區的傈僳族一個獨具特色的傳統盛會,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每年從大年初二到初七,住在高山和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