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伯芳立馬明白了,雀躍著一陣風就出去了,託了新茶盤來,向楠幫忙主持,恭恭敬敬就為鳳吟上了茶。
袁鳳吟道:“你既有根基,敢不敢回去找回所失之物?”
伯芳道:“恩師在上,弟子知恥卻不懼難,有恩師在,我這一路定有大長進,絕不怕他!”
袁鳳吟道:“好,打法定要先上身。我切不教你練法,先傳你兩套打法,一套一步之間決定勝負,一套一丈之內定生死。”
張伯芳心裡驚喜,但面上驚奇,半天沒說出話來。袁鳳吟知道這個孩子有心眼,便接著道:“就是五行連環,名字我且不與你講了,一字有差,其理隨錯,待看你悟性如何。”
張伯芳還是沒有說話,若是一般教師,他肯定會說,弟子腦子愚魯卻願意十倍修煉。但是在袁大拳師面前,這話不必講了。
說是連環拳,實際還是一拳一拳教的,不過講明瞭其中連環之法的奧妙。
這是死法。
而鳳吟之所以這麼教,明知死法還以死法相授,他是有他的用意的。本來五行為功,八字為法,十二形為用,但如今緊迫,來不得練得功夫上身,而且一旦身子換勁,就是一段時間的不適,也影響後起揮。
所以就以死法灌輸,以之前的根基藉著理解去套用,能套用多少套多少,然後就是藉著過去的圓活,加了新的打法,待和諧時,慢慢調形,慢慢加料,如此一步到位。
而這期間有個大難點,就是在協調之時必須拋棄過去一切所學,能不能成就,就看捨得不捨得。若捨得,有自己調教,不出兩年定有成就。若捨棄不得,即使能出成就,也不是形意,這個弟子就入不得門。
一切就看自己造化了,這些,不能對他明講。形意拳是引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一教就進套子了,那時再解決問題,老師就得下大心血了。所以過去挑徒弟很嚴,不是料的就得考慮考慮,人品不行乾脆免談。這個到不是怕他人品不好成了功夫出去作奸犯科,而是人品不好心思不正,他就練不到好處,老師不忍心看他壞了身子。
過去傳藝非常注重德行,這是很關鍵的一個原因,不是怕成了害人,能成,就不會害人,形意門有個把握。能害人,必然不成。寧可得罪人不使人壞了身子,也不能貪圖什麼而失了德。
如果誰說自己寬容大度,或者另有方法,那是別家,一家出一家的功夫,袁鳳吟這絕對不行。
袁鳳吟比張伯芳也不能說大出多少,但收了弟子,磕了這個頭,袁鳳吟就把他當兒子了。
袁鳳吟道:“伯芳,你父親什麼年紀?”
伯芳道:“三十有七。”鳳吟心道,還算合適。
至始至終,袁鳳吟就沒看伯芳練拳,伯芳也沒打過去的拳給鳳吟看,別說沒當面打,自己都不練了。從此,長伯芳再沒把過去的拳當功夫,雖然後來鳳吟教的也有這一路拳,但在張伯芳心中,過去都忘記了。他做到了,所以二年便有了成就,簡直是平步而起。
中間袁鳳吟就給伯芳講解了難派拳法。都道是南派拳法因為南方人個子精悍靈活,閃用活步巧打。實際恰好相反,他們無論大馬窄馬,無不強調根基之紮實,橋手之堅實。而且也不強調什麼拿一處而動全身,大小擒拿沾衣跌之類,要得是不被制約的破擒拿,更加直接兇猛,絕不拖泥帶水。
通常的特點是短小精悍結構緊湊,短手連打鐵橋硬開。注重的是爆力跟精力骨氣神鍛鍊之法,講究實效,大有短勁硬馬,無堅不摧之勢。
談到內練,拳之呼吸之法尤為重要,鳳吟沒教拳,卻先教息。每種拳有每種拳的呼吸法,通常是配合力,即便金鐘罩鐵布衫,也須呼吸換氣,而拳法中就有了打氣口破鐵布衫之說。這是專門鍛煉出來的,也有按一定法則自然養成的,內外合一,同步長進。很多拳師四下拜訪高手,求得就是這個換氣之法。而有的拳,是可以避開這個問題的,就沒了氣口,這就是“雷音”之法。
這個之前已講過了,這裡就慢慢地談作用,閉五行而隨意換氣,便是其作用之一。
南拳打法,短促連貫,而且身子強悍結實,都是下苦功專門練的,跟他們鬥,先就得在氣口的迴避上佔住強項。
形意不但解決了氣口問題,還解決了助力問題,而這就可以收自如。若在含蓄的情況下,斂氣入骨,雷音必生。這不是專門修煉得來的,而是在大實戰之後,逐漸激出來的。
如同劈拳上步,不力的練法根本體會不到拳譜中要領的作用,而只有夢練需要調整時,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