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三回,不是餓到一定程度,郭鳳蓮他們是不會做的。那時候,大寨村裡面,道兩邊都是###樹。在郭鳳蓮的印象中,那些###總是紅燦燦的,個兒特別大,似乎以後再也沒見過那麼紅、那麼大的###。但當###落到地上時,孩子們都會揀起來送到村支部辦公室,沒有人會偷摘一個###吃。

對於郭鳳蓮來說,她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還是快樂的,即使是與艱難、飢餓的對抗也是在一個單純而激揚的氛圍裡完成的,以至於她認為生活的一切本該如此。透過女孩朦朧的雙眼,多難家事國事,紛繁世事,艱難時局,反覆探索,都不過是一個玫瑰色的夢而已。不過,很快命運將在她的肩上放一個沉甸甸的擔子。從此,她將挑起自己和大寨的興衰榮辱。

窮山溝裡出好文章(1)

“艱苦奮鬥、自力更生”這八個字,40歲以上的人都不會感到陌生。這八個字曾經牢牢地與大寨聯絡在一起。

1963年8月,一場特大洪水襲擊了大寨村,七天七夜的洪水弄得山流地衝,房倒窯塌。140眼窯洞塌了113眼,125間房子塌了77間,180畝土地被沖毀。洪水過去後,大寨簡直一貧如洗,也就只有庫房的糧食還存下一點,但好在人沒死,牲畜還在。

原本就在艱難中度日的大寨人面臨著最嚴峻的生存挑戰,是向鄰村請求幫助,還是向政府請求救濟?人們似乎別無選擇。

如今,在中國新聞電影製片廠的一部紀實影片中,還記載著陳永貴當時的決定,他說:“地是沖毀了,家也塌了,莊稼倒了,我們只要有人,家塌了我們會蓋,地衝了我們能修,莊稼倒了,我們一個一個能扶起來;我們只要有人在,什麼事情都能辦,有我們這個一把鋤頭兩隻手,一條扁擔兩條腿,一定能夠戰勝這個窮山惡水,一定能夠戰勝這個自然災害,加上我們黨的領導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和我們集體經濟的優越,一定能夠戰勝災荒。”

大寨人選擇了一條最艱苦的道路,他們試圖用自己的肩膀扛起災難。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怎樣,人們只是默默地走向面目全非的土地和被毀壞的家園,用加倍的辛勞來追尋幸福與富裕。陳永貴代表大寨人表態:“不要國家的救濟款,不要救濟糧,不要救濟物資;向國家賣糧不少,社員口糧不少,集體的庫存糧不少。”

在那些像鋼鐵般不停地勞動的人們中間,就有年僅16歲的郭鳳蓮和22名同樣年輕的少女們,她們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3歲,最大的也不過17歲。

多年之後,郭鳳蓮回憶道:“正困難的時候,天不亮,人都下地了,幹到晚上看不見路的時候才能回來,回來還得加班修房子,修完了房子回去以後吃酸飯,酸飯是什麼概念呢?就是白開水下點小米,再放點鹹鹽,再放點野菜,這就是酸飯。男同志少吃點窩窩頭,糠面窩窩頭,我們女同志吃一碗酸飯都睡覺了,沒有辦法。”

那時候,除了惡劣的自然條件,最大的敵人還是飢餓。快到中午的時候就已是飢腸轆轆,人們盼著午飯趕緊送到地裡。人人的飯量都變得奇大無比,一個四口之家用的大鍋,每人都可以喝一鍋稀飯,有時是玉米麵條上放點蘿蔔絲,沒有什麼營養,也沒有什麼油,很快就餓了,頭犯暈。陳永貴會對大家說,把那腰帶往緊的勒一勒,就不餓了。

宋立英的記憶同樣如此:“那會兒確確實實是苦,冬天是吃冰碴飯,一天兩頓飯,黑夜還得加班幹,凍的凍的,我們也都不叫苦,也不叫累,怎麼能修好,多打下糧食,咱們吃飽肚子,給國家作貢獻。”

1963年11月,天特別冷。下午到五六點的時候,寒冷彷彿能夠凍僵一切。少女們手上起了泡,開裂了,流血,然後再凍成冰。誰也沒有戴過手套,沒有穿棉鞋,沒有錢去買,有的人甚至不知道什麼叫手套,什麼叫棉鞋。

數九寒天,陳永貴會點燃一堆玉米稈,讓大家烤火。烤完火,陳永貴總是勸少女們早點回去。可是郭鳳蓮發現男人們卻又接著幹活去了,她不認為女人可以比男人少承擔辛勞。於是,又喊著姐妹們回到現場。她們當時的主要工作是壘石頭,抱起石頭走一大段路,壘到堤壩上。

這些和男人們一樣承受苦難和繁重勞動的少女們,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陳永貴感嘆說,“這是群鐵妮妮呀”。“妮妮”是山西農村對女孩子的稱呼,這個稱呼後來變成更具普通話味道的“鐵姑娘”,並風靡一時。郭鳳蓮逐漸成為“鐵姑娘”中的帶頭人。今天的人們很難理解那個時代,是什麼驅動力使郭鳳蓮們甘之若飴地承受如此艱難的勞作?。 最好的txt下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