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蛇身,尾交首上”這是巫祠的畫像和塑像,相當於後人的龍鳳圖案。從這個資料知道,軒轅人崇拜蛇,古中華的蛇崇拜起源在這裡。
下面的話:“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窮山在女子國的北面,從窮山的巫祠不敢向西面去狩獵。為什麼呢?那裡是軒轅丘。丘是什麼?丘是祭神和祭祀祖先的地方。巫祠(窮山)是供人遊覽和巫宣講的場所,丘卻是祭神,祭祖的地方自然禁獵。
下面的話:“在軒轅國北,其丘方,四蛇相繞。”這又是一個資料,也是導遊的話。說,前面就是軒轅遺址了,祭壇在北邊,是一個方臺,有四蛇相繞的圖案裝飾。(蛇裝飾就相當後來古建築的獸頭裝飾。)
讀者,你看明白了嗎?這是一篇導遊詞。你隨同導遊小姐來到了遺址。這裡是“無草木,多丹粟,多青雄黃”,一條丹江從南坡流過,什麼也看不到。可是,透過導遊小姐(巫宣講)的宣傳,軒轅遺址的幕布拉開了。
關於軒轅巫祠的宣講流傳下來的資料這麼豐富。這使我們想象到當年軒轅巫祠的規模和氣勢。公元前4千年,丹始族已經遷徙到山坡下,就是今天半坡遺址的地方。在半坡遺址,4周的穴屋簇擁一座中心大屋,可知這大屋就是軒轅的一座巫祠。
從半坡遺址的氣勢和規模可知軒轅巫祠處在動物崇拜的輝煌時期。但是,半坡遺址突然消失了,並且也失去了丹始族的資訊。幾百年以後,在山西出現軒轅的名字,可知軒轅巫祠遷徙到了山西。在山西的軒轅使用古漢語的名字叫作軒轅山。山就是巫祠。
軒轅向東遷徙,進入黃河地區,建立巫祠。祭祠的名字仍然叫軒轅。軒轅山屬晉地,在沁水。在沁水地區流傳女媧補天的神話,可知華人的崇拜也流傳到了山西。渭河的著名崇拜(和巫祠)先後向東方遷徙。
可是丹始族到哪裡去了?不少於2千年時間,丹始族從丹江山地的山上到山下,創造了丹始族輝煌,創造了軒轅巫祠輝煌,留下了半坡遺址,但是,這一切都結束了,在公元前4千年結束了。
軒轅巫祠能夠長距離遷徙,丹始族的人口卻不能長距離遷徙。一個巫祠能夠消失,一個時代能夠結束,但是一支人口卻不能消失,也不能結束。特別是象丹始族這樣一支高度發展,創造過輝煌的始族一定繼續存在。可是,丹始族在哪裡呢?
經過了不少於4千年的採集,到了公元前4千年,天然的食物正在枯竭,以採集為標誌的始族時代正在結束。這是從天然採集到人工生產的過度時期,始族人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面對飢餓的考驗,丹始族人終於放棄家園,向北遷徙來到渭河邊。這個時期,渭河大湖已經淤塞完成,向渭河古人提供人工生產的平川沃土。在新生成的土地上,形成4方始族彙集的局面。這個時期成千上萬的始族林立,經過幾百年的匯合,見於古書記載,匯合起來兩支氏族。這兩支氏族叫作華人和稷人。丹始族匯合進了華人和稷人中,(其實,華人和稷人也是起源於天虞,3支始族是同一支古人的分支後代)。對於渭河下游地區的語言就統稱作華(語)方言。
華人從丹始族吸收對臍帶媧的崇拜以後演變出來生育神的女媧崇拜,稷人從原始的石器崇拜演變出來玉神崇拜。玉神崇拜起源了著名的黃帝。軒轅巫祠終於向東方遷徙。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華胥 探索華人
華胥
祖先走出天虞,其中有一支始族在母親的帶領下,離開家園去尋找新住地。從今天的丹江發源地向北遷徙,這一路上到處是被地火翻騰過的地面,到處是洪水在奔流。這一支始族人經過了藍田地區,繼續向北,來到了渭河邊。他們要尋找一塊高一些的平地。在平地居住可以免除山石崩塌的傷害,可以不受洪水的侵襲。這支始族人看到了華山,沒有停下腳步。華山實在是太高峻了,聳天蔽日。始族人從來沒有去過那麼高峻的大山。
過了華山,又走了二天,來到驪山腳下。這是一片略有起伏的高地。他們發現在破碎的土地上,這一塊土地仍保持著青綠。這一支始族人終於找到了理想的住地,住下來。對於渭河古人,東方的古漢語稱作“華胥”,這支始族人就也稱作華胥。
1千年過去了,又1個1千年過去了。動盪終於結束,大地恢復了平靜。氣候溫暖,食物也不缺少,領地逐年擴大。可是,華人從哪裡來?華人自己也不知道。華人崇拜女媧,始族巫在主持祭祀的時候是這樣唱的:
在天崩地裂的時候,到處是水。華人的祖先女媧首先將破裂的天補起來。天上不再有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