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附註射液靜脈點滴,以回陽救逆。
3。寒溼痢
症狀:腹痛,裡急後重,痢下赤白黏凍,白多赤少,或純為白凍,脘悶,頭身困重,口淡,飲食乏味,舌質淡,苔白膩,脈濡緩。
證機概要:寒溼滯留腸道,氣血凝滯,傳導失司。
治法:溫化寒溼,調氣和血。
代表方:胃苓湯加減。本方溫化寒溼,可用於寒溼內盛、白多赤少之下痢。
常用藥:蒼朮、白朮、厚朴健脾燥溼;桂枝、茯苓溫化寒溼;陳皮理氣散滿。
痢下白中兼赤者,加芍藥、當歸調營和血;寒溼氣滯明顯者,加檳榔、木香、炮姜散寒調氣;若兼表證者,可合荊防敗毒散逆流挽舟,祛邪外出。
4。陰虛痢
症狀:下痢赤白黏凍,或下鮮血黏稠,臍腹灼痛,虛坐努責,心煩,口乾口渴,舌質紅少津,苔少或無苔,脈細數。
證機概要:營陰虧虛,溼熱內鬱不清,邪滯腸間。
治法:養陰和營,清腸止痢。
代表方:駐車丸加減。本方寒熱並調,養陰化溼清腸,用治溼熱痢久傷陰,下痢鮮血量少,或虛坐努責,口乾心煩者。
常用藥:黃連清熱堅陰,厚腸止痢;阿膠、當歸、養陰和血;少佐炮姜以制黃連苦寒太過;白芍、甘草酸甘化陰,和營止痛。
若口乾口渴明顯,可加入石斛、沙參、天花粉養陰生津;若陰虛火旺,溼熱內盛,下痢鮮血黏稠,加黃柏、秦皮、白頭翁清熱化溼解毒,加丹皮、赤芍、槐花涼血止血。
5。虛寒痢
症狀:下痢稀薄,帶有白凍,甚則滑脫不禁,腹部隱痛,喜溫喜按,食少神疲,四肢不溫,腰痠怕冷,或脫肛,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細而弱。
證機概要:下痢日久,脾腎陽虛,關門不固。
治法:溫補脾腎,收澀固脫。
代表方:桃花湯合真人養髒湯加減。前方溫中澀腸,後方兼能補虛固脫,兩方合用,溫補脾腎,澀腸固脫,可治療脾腎虛寒,形寒肢冷,腰膝痠軟,滑脫不禁之久痢。
常用藥:赤石脂、肉豆蔻、訶子暖脾溫中,澀腸止瀉;乾薑、肉桂溫腎暖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