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8部分

四月末,元老院發動了武裝政變,要求罷免君士坦丁四世,迎接安娜,不過與幾百年前的查士丁尼不同,從安條克逃回來的君士坦丁四世更加不信任本國的軍隊,他從保加爾人與斯拉夫人中組建了一萬人的新禁衛軍,加上伯羅奔尼撒還有亞得里亞海沿岸的達西亞貴族元老屬於君士坦丁四世親信,他們的羅馬帝國榮譽感極強,還支援君士坦丁四世,政變並沒有成功。

反倒是色雷斯的政變軍隊與斯拉夫野蠻人組成的衛隊在達夫納宮門前的大廣場上陷入了血戰,經歷了兩天多的血腥內戰過後,損失慘重誰也壓不倒誰的雙方不得不提出談判。

這才有了後來君士坦丁四世要求羅馬,元老院貴族要求大閩撤圍兩種政治訴求。

來談判的貴族中,最後面那個穿著黑斗篷,戴著類似放羊倌兒的黑色毛絨帽子,陰沉著臉的貴族元老就是君士坦丁四世的親信,來自相當於後世塞爾維亞的阿波羅尼亞城,代表著君士坦丁四世的利益前來出使。

不過兩派矛盾尖銳的還真是顯而易見,哪怕在李捷的朝堂上,那些元老院貴族依舊慷慨陳詞,貶斥著君士坦丁四世,氣的羊倌帽黑臉貴族山羊鬍子一陣陣的抽搐。

坐在龍椅上看著下方兩派羅馬人自己咬了起來,李捷看的都直搖頭,想當年第三次布匿戰爭時候,不世出的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在坎尼會戰全殲了羅馬共和國主力,八萬人陣亡,連續幾場戰爭後,羅馬共和國的男丁損失多達一半,三十多萬男兒血染疆場。

那時候的羅馬錶現得是何等的令人敬佩,貴族們僅僅給自己的妻女留下一枚戒指,剩餘的家產全部捐獻出去,不論貧富貴賤,幾乎所有的羅馬公民男丁都拿起了武器保衛羅馬,沒等迦太基大軍逼近,羅馬人自己就實行了焦土政策,寧願顆粒無收,也不肯提供給帝國一粒糧食。

可這一千多年過去了,羅馬人的成就與富裕讓他們將祖先那些美好傳統幾乎都丟光了,也難怪羅馬人的土地一割再割,羅馬帝國從地跨歐亞非,將地中海變成自己內湖的大國最後縮小成僅僅剩下君士坦丁堡一地,到了最後更是孤立無援的倒在奧斯曼土耳其劍下,滅亡了這一千多年的國祚,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李捷在感慨歷史,一旁的安娜卻是喜上眉梢,現在君士坦丁堡的兩派都站不到一起,距離她返回君士坦丁堡,那可是又近了一程,她是李捷基督教法下唯一的合法妻子,李捷要稱帝羅馬,也是需要與她夫妻共治,向她哥哥復仇,成為一代女皇實現抱負的目標近在眼前,安娜興奮的兩顆明亮的眸子都笑成了彎彎的月亮。

第一次與元老院的接觸算的上頗為成功,洽談了一些細節後李捷還將這些元老們留在了凱撒利亞過夜,又賜予了他們些財帛,這才送他們回金角灣。

隨著談判開始有了實質性進展,劍拔弩張的局勢也開始得到了緩解,君士坦丁堡城下,阿拉伯人部落成批的被召回來,耶路撒冷外港,閩軍也開始停止運送新的遠征軍入歐洲,與此同時,一直懸吊的金角灣攔海鐵索,不知道什麼時候被降了下來,然後就再一直沒有升起過。

雙方使節的級別也是越來越高,來往越來越頻繁,雙方約定了為李捷與安娜加冕的時間,禮儀的規模,甚至在哪個教堂舉行加冕禮儀,似乎大閩與羅馬帝國最後的戰爭亦是將要結束,李捷最終成為皇帝好像已經成了定局。

可關於禮儀方面,禮部尚書蕭盛卻是與對方羅馬元老院起了爭執,華夏的禮儀之邦可不是白叫的,雖然大閩照比大唐,禮儀已經簡化了許多,祭祀太廟,祭天等這些大禮儀卻依舊廢不得。

以周禮傳承下來的華夏大禮議可是士大夫心中最神聖的東西,更何況是自己皇帝的登基大典,以蕭盛,狄仁傑,來濟等一行人是一絲一毫都不肯讓步。

偏偏羅馬帝國也是個極其重禮儀的國度,自從君士坦丁大帝與李錫尼共同頒佈《米蘭赦令》,宣佈基督教為合法宗教之後,上帝在羅馬人心頭就佔據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羅馬人覺不允許在祭拜別的神。

至於皇天后土列祖列宗?在羅馬人眼裡和異教徒神明沒什麼區別,不論如何這些條件羅馬元老院都不答應。

為此老蕭盛又發揮了當年去天竺送死那一股不怕死的精神,親自冒險去了君士坦丁堡,在聖索菲亞大教堂與大牧守狄奧多拉一世大吵了半天,最後還是那群羅馬牧師被老蕭盛給罵怕了,不得不採用了折中的方法。

加冕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華夏皇帝傳統的禮儀沐浴齋戒三天,祭告天地,祭祀太廟,祭奠皇天后土,所有華夏的登基禮儀全部在